第10章(1 / 3)
没有城市的喧嚣和噪音,不觉一觉到天明。雄鸡高唱天下白,柴犬和吠福门开。山村人民多勤奋,追星赶月奔小康。
叶雨欣睡了一个自然醒,精神饱满的起来,自由高兴地呼吸着乡村新鲜气息,泥土与野花的清香令人陶醉,城市女孩憧憬着美丽乡村,对乡村有了一个重新的认知。
吃早饭的时候,叶雨欣薇薇喝着米粥,她觉得异常甜美,这是她在城里品尝不到的原生态美食。
“雨欣,再来一碗要不要?”林文静问。
“要,嫂子。”叶雨欣柔声答道。
“来,尝尝我们自己腌的小菜。”林文静说。
“清脆,清香,咸淡适宜。”叶雨欣赞不绝口道。
徐母见叶雨欣吃得津津有味,笑着对叶雨欣说:“中午包包子,保准你也喜欢。”
“娘,包什么馅的?”邢家耀问。
“猪肉馅的。”徐母说。
“娘,多包一些,我可以解解馋。”邢家耀说。
“行,娘多蒸几笼屉。”徐母说。
“家耀,笼屉是什么?”叶雨欣问。
“笼屉是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属于炊具。以竹、木、铁皮等制成,主要用来蒸制食物。笼屉的由来已久,其雏形是古代的甑。至于笼屉匠的出现在何年何月,以无从考究。
据传,蒸笼在旧社会曾作为饭馆门口的行业标志‘幌子’出现在饭馆门口。食客们只要一看门口悬挂笼屉层数的幌子,就知道饭店的档次,就好比当今大酒店门口标牌的三星级五星级一样,可见笼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邢家耀说。
“你再细细地给我讲解一下笼屉,这样可以丰富我的知识,让我新农村有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以后大有裨益。”叶雨欣说。
邢家耀说:“雨欣,笼屉其主体材料为木料和竹席,日子长了难免损坏,而寻常百姓又不舍的扔掉,于是,笼屉匠除了加工笼屉还兼营笼屉维修的副业,笼屉匠通常带着半成品笼屉材料和工具,游走在乡间农村。
早年沿街挑担修理笼屉、扎箍风箱的,也是一个行当一套行头,一头挑着长长的竹篾、一片片圆圆的竹席,用窄窄的木片烤弯了的笼屉框,修理笼屉;一头挑着一套木匠家什,一包毛茸茸的鸡毛和团团丝线,用来修理风箱。
当年家家自己做饭一日三餐锅碗瓢盆,笼屉风箱样样也不能缺,天长日久总有损坏需要修理的时候,这修理匠也是生意相当的好,修理笼屉和扎箍风箱也形成了一种行当。
修理笼屉用的都是现成的材料,笼屉盖坏了,师父便会一圈一圈的打开箍住竹席的木箍,用准备好的竹席篾,左一行右一行的把破洞补起来,多余的席篾用剪刀剪去,重新装上木箍,木箍上一些断开的绳头,匠人们也会用竹篾像穿针引线一样缝来串去,笼屉盖就完好如初,一些缺少篦子埕的笼屉就手削上一根竹片,按尺寸镶嵌上,在紧上一道木箍,看着就结实多了,当然家里缺一截笼屉,顺手量量,一个既和体又崭新的笼屉也就不用上街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