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 / 3)
“继续说。”林建国说。
“乡村旅游景区有鹿儿沟梅花鹿养殖基地,徐桃路有三千米珍贵苗木公路林带,现在的动植物园有点像‘画蛇添足’,不如搞其他有利于长远发展。”袁崇灿说。
“动植物园关闭后这片土地能够做什么?”林建国问。
“扩大绿色山庄生态园建设,以农养农,这样既不脱离实际,又不误美丽新农村发展,让自然超越现实,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杀鸡取卵’。”袁崇灿说。
“这个想法好,思路清,应该在两委会议上提出,我支持你。”林建国说。
在两委扩大会议上袁崇灿提出关闭动植物园,经过党群们讨论后决定关闭动植物园,把鸡冠岭这一片划为农业科技示范园。
农业示范园也可称农业示范区,在我国农业示范园多为科技示范园,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
我国有些农业示范园在未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的情况下,效仿他人,花费大量资金引进国外成套的设备、工艺和管理系统,结果引进的高档设施与当地条件不相匹配。出现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园区建设前期缺乏科学、务实的规划思想和指导原则,没能从本质内容上深入思考,功能定位不够准确、发展目标含糊不清,多部门介入、盲目上马,导致“盆景效应”、“形象工程”等重政绩轻实效的不良现象频繁出现,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浪费。
部分园区受上级政府的干预过多、运作效率低,未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而且在其发展期间,常常只求短期掠夺式的经济效益造成生态资源浪费,不能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园区发展中存在“只进不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不但起不到示范推广作用,没有经济效益,反而成为当地负担。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对园区的宏观管理方面的滞后,比如项目建设中缺乏监督,建成后缺乏管理和跟踪评价。而园区建设的标准、指标等缺乏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多种滞后因素的存在,制约着园区规范化发展。
由于农业基础投入过小,园区的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园区建设基本上是由企业自筹开发建设,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介入很少,部分资金到位不够理想,投融资渠道不畅,项目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规范化管理和有序发展的区域格局,导致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建设措施一是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