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3 / 3)
“是。”徐燕飞、张小康和马晓勇三人答道。
大型挖掘机加紧清理损毁道路的碎石,主动防护网覆盖在土坡上防止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灾后重建预备工作完成,山里村18个村民小组按照规划开始自建房屋。
为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在山里村委统一部署下,新村开启了重建工作,规划占地面积12平方千米,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三千平方米,按照制定好的时间表,一步步“新生”。
在修复重建施工中提高基础设施防洪抗灾能力,完成挡墙砌筑2169米、旧路破除16米、路缘石砌筑182米、涵洞垫层浇筑等工程,总体工程进度完成41%。新村外围防洪沟截面积超过2平方米,长约9千米,简直就是“护村河”。
重建项目负责人罗家辉说:“山里新村位于山窝中的槐花岭上,之所以把新村建在槐花岭是因为岭上岭下到处是一棵棵、一丛丛、一片片的槐树。每年花开季节,那槐花的叶子绿盈盈的,花儿白丝丝的,恰似凌波仙子在水上漂浮。这样的娇姿加上那一阵阵扑鼻而来的浓香,把人们都陶醉了,朵朵槐花就像银光闪闪的项链,悬挂在小树的脖颈上。又仿佛贵夫人的耳坠儿,随风飘动,惹得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那情景真是美极了。
槐花都有一个共同点,首先有一瓣向后仰,上面还微微带有浅浅的黄色。然后它的左右两边开着两瓣白色的小花瓣。中间的那片花瓣是弯弯的,这里面才是那黄色的花蕊呢!它的花萼也是根据花的样子形成的。当它还是花苞的时候,花蕊由一层层花瓣包裹着,外面是躺下的花瓣,中间是两边的花瓣,里面是撑开了的时候也保护的小花瓣。
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白雪似的槐花,地上落着厚厚的一层‘槐花雪’,那种香气直透人心窝。槐花那淡淡的香味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进到了树林里,满山遍野全是槐花树,树上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挨挨挤挤,散发着清香。盛开的槐花不仅是山野间的一道美景,更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安庆山对村民们说:“我们除了对房屋进行重新建设,还在房屋内部铺设电地暖,保证水电网全部畅通,以及重建房户的庭院、村广场及村内道路进行平整。”
马宝军问罗家辉:“广场和村内道路怎么建设?”
罗家辉说:“广场一老槐树为中心建设,村内道路三纵三横,中心大街贯通四个村区大门。”
马宝军说:“村里的这棵已经生长了数百年,是咱们村的‘吉祥树’、‘平安树’,要好好保护它,算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罗家辉看着老槐树说:“绿树掩映的村落,在山水画中给人留下巨大想象空间。村庄和树不仅是传统的美术元素,也是许多人乡愁的寄托。趣的是,向外边伸出不远,槐树的枝干又呈一个不大的弧度弯了回来。尽管如此,每年春天这棵老槐树仍然会早早地吐出嫩芽,继而开出花苞。”
安庆山说:“这棵古槐树不知何时从母体内又长出新的树干,紧紧依偎,相依为命,如今又焕发青春,郁郁葱葱。树干高约35米,胸围两个大人抱不过来,冠幅1米,覆盖地面积约8平方米。如今这棵散发着乡愁的老槐树,遇到了千载难遇的好年景。复壮后的老槐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嫩绿的枝丫又从它苍老的枝干抽出,迎风挥舞,惹人爱怜,它也要为这大好年景唱一曲母子颂歌!”
罗家辉递给安庆山和马宝军烟说:“咱们商议一下广场的建设方案。”
安庆山说:“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提升乡村形象、促进文化交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建设面积不少于两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舞台、音响、灯光等设施,用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庙会节庆等。观光农园在文化广场周边建设观光农园,展示当地农业特色和民俗文化,提供游客参观、采摘等服务。建设面积不少于三千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设立健身器材和休息亭等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配套建设公厕、停车场、小卖部等设施,提高广场的服务质量。”
马宝军说:“打造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展示乡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文化广场的布局、功能区划、景观设计等内容。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逐步建设相应的文化广场设施,包括舞台、广场、展示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的建设要注重环保和节能理念,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材料。”
罗家辉说:“好,我就按照这个原则设计,以传承乡土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的综合性公共空间。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可有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