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刻骨恨(1 / 4)
“灾害纪元”六百六十五年,夏。
出海已接近九个月的“云大”终于归港。若不是他一早就交待过,可能会在沿途每一座岛屿上停留很久,所有人都会以为他早就死了。饶是如此,云洛见到父亲,仍忍不住泪如泉涌,直哭了一炷香的工夫,喘息才渐平顺。
云母“鲍蕊”则早在半年以前,就依依难舍地离开了“丰临”,回“苍城”去了。她很把当年那桩交易当回事,直到今日,“鲍蕊”依然相信:除了“吴禄”的人情之外,“木叶家”不杀云洛,跟那张实际早已不知丢到了哪里的“奴契”有着莫大的关系。
她怕极了自己待得太久,会使“木叶家”生出恶感,会让寄人篱下的女儿遭受欺凌和虐待。
云洛见母亲如此,很是揪心、难过,但她实在没法儿解释,实在不敢让母亲知道…自己其实可以走。
“云大”头回出海,便在海上漂了九个月,仗着自己医术高绝,归港时仍已是苟延残喘、半死不活的模样。留在“丰临”休养了一月有余,才由“莫问塔”派人护送,回往“苍城”。
仅仅一年过后,一部煌煌百万字的著典横空降世。若放在某些“教宗仍握有权柄”的西域番国,仅二字书名,就够上一千次火刑架。饶是中原腹地,饶是凭着“云大”的声名,众人也都觉得,这书名实在忒也猖狂。“大凉帝国”八千年,“灾害纪元”六百年,亘古以降,还没有哪个狂徒敢将自己写的东西,称作《天演》。
提及“灾害纪元”,当世的人们最先想到的,必是那两个人名:安修、萧饮;而后世之人,则更多想到两部书名:《天演》、《拓殖》。越遥远的后世,越是如此。
那时的人们仿佛已经忘了,“灾害纪元”究竟何以称为“灾害纪元”;那时的人们大半已经回答不出“火、水、旱、蝗”究竟代表什么。
几万年后,有位自称“第一公民”的好事者,认为《拓殖》这个名字太过随意,也太过小气,实在难与《天演》登对,便妄图凭手中权柄,强修经典,硬要将“薛棠”所著《拓殖》改名《经济》。这件事情,随着“第一公民”女士被叛变的部属丢入“气化炉”而不了了之。
这些,都是后话。
…………
“灾害纪元”六百六十五年,冬。
自“木叶商团”的航船于“默海”深处探得金矿,过了一年零三个月。岛上那几座本就不高的小小金山,已比当初矮了好大一截。源源不断运回“丰临城”的金矿,也已开始冲击到“黄金”与“白银”间的兑价。
这片陆地上的金、银矿脉,于“凉帝国”中叶便几乎开采殆尽。其后数千年,偶有小矿探出,基本无碍大局。金、银兑价始终维持在“一比十”。以至于“金票”和“银票”早已被人们习惯地统一说成“银票”。
好在这只是“说法”上的模糊。好在钱庄内部,从来泾渭分明。存黄金,兑黄金;存白银,兑白银。否则的话…非惹出天大的乱子不可。
自外海运回“木叶港”的金块,在“丰临城”就地熔炼之后,理所当然变成了“更多的船坞”和“更多的航船”,但这远远不能平衡。饶是黄金已经跌价,仍连所得之数的“一成”也没花净。
余下的金子,“商团”并没有全数就近存入“通汇钱庄”,而是不计成本、不计损耗地,将其中大半存入了“薛让”的“汇通钱庄”,以及现下已呈残喘之势的“日升、宝商、开源”这几个曾经所谓的“北地三大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