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明 堂(1 / 2)
明堂
少年便在山上住下,每朝荷锄去,暮时戴月归,肤色渐渐变得黝黑,细嫩的手掌也磨出了茧,却浑然不在意。
这日他在田间犁地,微喘着气,哼着山歌,忽听有笛声相和,少年和乐一笑,听着那笛声近了,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相公骑着青牛,手持竹笛,一身银白细致的水缎衫,洒脱利落,流光溢彩,不同于寻常山野居士,竟疑是天人。
然而他嘴角间透着几分冰冷,全然不同于他的笛声。那小相公也望见了他,微微一笑道:“兄台吹的可是采薇曲?”
他的声音如编钟在鸣,清脆悠扬,却也透着淡漠,隐隐带着一丝拖腔。少年又看了看他,只见那小相公容颜明净,虽不过十六七岁模样,却颇矜持,天然带着一派尊贵,使自己竟生出了俯首拜谒之感。
那小相公又问他:“兄台来这里几时了?”
少年诧异他怎知自己是刚来的,便答道:“三个月了。”
那小相公没有再言语,骑着牛便离去了,隐约听他吟唱:“香草美人兮去不复来,锦衣玉食兮失而能再,本心似海兮常为净土,妄念杂感兮永不侵来。”
夕阳在山林间浮浮沉沉,红霞遍野。少年耕种归来,卸了柴草,来到后院,满院的光花莠草,经年不曾打理,已丛生齐腰,松墨色笼着金光绒绒,他寻了处宽敞的地方躺下,双臂枕在脑后,呼吸吐纳,仰观月空。
皓月升腾,星辰漫天。忽听一道箫声孤然响起,划破寂寂长夜,跌宕磅礴,随即一支接一支的箫声相和兴起,一个沉音过后,四方箫声一同奏鸣,或沉郁,或清扬,远远近近,交织错落,漫山遍野,纯粹至极,如天上的星河,繁繁点点,交相辉映。
他本以为这山中只有老仙一人能奏箫,不曾想此间能箫者竟如此之众。一面倾听,一面望着闪耀的星辰,又想老仙为何把箫放在桌上,竟也不怕自己拿去。可这念头一起,便随即被打消,只感到有些羞惭。
忽听有人步入小院,在自己两三丈外的竹案竹椅上对面坐下,其中一人道:“还是逢七一聚,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