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3)
文哲之家里,给文英打嫁妆家具的木匠师傅进门了,木匠师傅带了两个徒弟在开始忙碌。打嫁妆家具,木匠师傅一般要忙十天左右。
文英的未婚夫祝军,上个月就从部队退伍回家了,因他在部队表现好,据说立过功,得过什么嘉奖,现在被安排在县机械厂上班。
这天傍晚,文哲之家里吃了晚饭,木匠师傅吃晚饭后带着徒弟回去了。文英的嫁妆家具还只完成一半,木匠师傅还要很忙几天。春水刚吃完饭,还在家里坐。文哲之坐在残席桌边抽着闷烟。小梅在收拾桌上的碗筷。文哲之忽然长叹一息,说:“我就是八字不好,我也没办法。按道理说,应该哥哥先结婚,再嫁妹儿的,可是春水的婚事总是不顺。”
小梅说:“外面人家先嫁妹儿的也有啊,不光我们家。春水的婚事不顺,也怪不得春水么?人家玉梅瞧不上我们家,她要分手,我们也没办法。”
文哲之说:“什么叫没办法?春水把要求放低点嘛,找媳妇儿不一定要很漂亮嘛。古人说:家有丑妻便是福;丑一点的,一般不会嫌弃我们家里穷,也不会嫌弃春水嘛。”
小梅说:“也不光是丑不丑的问题,那一年,他李大叔给春水介绍的媳妇儿,李大叔的侄女儿韩小霞也蛮漂亮呀,韩小霞喜欢春水呀。”
文哲之说:“就是啊,春水就是这样的啊,喜欢他的丫头他偏不要,韩小霞也漂亮呀,他不喜欢。他喜欢的丫头,人家又瞧不起他呀。”
春水也不做声,心里暗暗感叹。他要到居委会部睡觉去了,他出了家门,闷闷不乐的走了。
过了几天,文英的嫁妆家具木匠完工了,文哲之又请漆匠师傅进门,漆匠师傅忙了几天也完工了。漂亮的一套新家具摆在文哲之家里,等待文英的婚期到来,然后陪嫁给文英到婆家去。
时间过得快,文英的婚期元旦节快到了,只有几天了。按乡俗,结婚的前些天,新郎家里要把一部分嫁妆家具特别是新床要拉到男方家里去。只留小部分家具,待结婚当天,新郎家安排帮忙的人抬着家具,随送亲的队伍一起抬到新郎家里去,如写字台、柜子等;这天,祝军家里请了大货车把新床等家具拉走了。
农村里的婚姻喜事,一般嫁女儿的家里,结婚的头一天最热闹,亲朋好友都是在头一天到嫁女儿的家里吃喜酒;元旦节的头一天上午,文哲之家里的主要亲戚陆续都到了。请的大厨子也进了门,请的帮忙的人也开始忙碌了。帮忙的女人,都是邻里的组里的能干的女人,帮着厨子切菜备菜;帮忙的男人,在搭大棚,在文哲之家的房屋前晒坪上,用竹竿和三色防雨布搭大棚,大棚里面要能摆六桌酒席。
下午,文哲之家里渐渐非常热闹了,宾朋满座,喜气洋洋;晚饭时候,百客都来了,特别拥挤,酒席开了一排又一排;新郎新娘胸前戴着红花,新娘端着圆盘由二婶娘带着在筛红糖瓜片茶,亲友们喝了喜茶后,都往茶杯里放了喜茶钱。百客们吃完饭后,又去拥挤着到上账处写人情账。
天渐渐黑了,百客们都散了。文哲之家里的主要亲戚都还在,乡俗是“坐女儿夜”。按乡俗,文哲之和小梅在商量着安排晚上去新郎家挂床帐的人,一般安排新娘的同辈至亲男戚,人数要是双数,除木匠师傅和媒人外,文哲之安排:春水、二叔的才十岁的儿子文海、舅舅家的表兄表弟、大姑家的两个表弟。由媒人带着往祝军家里去,晚上骑单车不方便,都走路去,祝军家也不远,不到五里路。
春水等挂床帐人到了祝军家,祝家里非常热情招待,筛茶递烟;吃了丰盛的酒席后,木匠师傅拿着斧头去安床去了,按乡俗,木匠师傅笑着讨要红包,祝军便笑嘻嘻的给木匠师傅封了红包,一般是封的月月红,十二块钱。木匠师傅说了许多吉利的话,安完床,挂了帐后。春水等告辞回家去。
春水等回到了家,家里正在按乡俗:坐女儿夜;又称“哭女儿夜”。小梅在哭,因女儿要离开娘家,嫁到婆家去了,娘舍不得;文英也哭,要嫁到婆家去了,舍不得娘家。此时要选一个能说会道的长辈亲戚发言,教导女儿嫁到婆家后怎样做人,是二婶娘在发言谆谆教导文英,二婶娘说:“出嫁到婆家,要孝敬公婆,尊敬丈夫,团结邻里……”
第二天,元旦节,是文英出嫁的正日子。清早上,祝军带着来接亲的人到了丈母娘家的大门前。按乡俗,文家的大门还紧闲着,但里面有笑语声,新郎要从门缝里打红包进去再开门。祝军便把准备好的红包从门缝里递进去,文家的大门才开了。文琼、文霞,还有小堂妹文悦,及表姐妹等都笑着迎进新郎和接亲的人。
新娘家安排送亲的人称之为上亲,一般都是新娘的同辈至亲:同胞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们;送文英去的上亲也多,有春水、文琼、文霞、文海、文悦,还有舅舅家、大姑家、姨妈家的表兄弟姐妹,一共有十五人。还要去一个懂礼节的年轻长辈,文哲之便安排二婶娘去,二婶娘年纪轻,才三十出头。
要发亲了,鞭炮声中,按乡俗,哥哥春水背着妹妹文英从堂屋里走出了大门,到了晒坪上春水把文英放下了。于是,接亲和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热热闹闹,送文英往祝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