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新生活带来新生意(1 / 2)
云县这里的生意, 的确和外头是不同的,在十三娘的观察里,许多在京城和老家普遍的工作, 在这里却根本就不存在, 就好比说仆人仆人原本是所有城市中占比甚多的人群呢, 但在买活军这里,便完全是不存在的。
在京城也好,老家也罢,只要一次性能拿出十两银子,一个月能给上二三百文的零花, 再管上一个人的饭,那么, 这样的家庭就有了买个仆人的条件。仆人可以睡在箱笼上, 睡在桌上、凳子上,到了夏天能睡在庭院的竹床上, 又或者是月门洞里, 墙上开凿出的一个小楼梯间里, 大体的说来, 住不会是很大的问题,实在不行, 找个地面给他们睡也是常有的, 每个仆人都能有自己的床铺, 这连宫里都办不到,宫里的低等宫人睡的也都是大通铺。
吃的话, 再简单不过了,吃主人家的剩饭就是了,穿主人家的旧衣财势人家一年会给家里的丫头小子们裁一两套新衣, 让他们跟从出门时穿,这大概就是仆人最贵重的财产了,若是无缘无故地污损了新衣,是要遭罚的。
养上这样一个仆人,一年的成本实在是不高的,便是慷慨的主家,也就花销个二到三两,一般一年收入能有个二十两左右的人家,家里养上一两个仆人,那是有必要的,仆人能帮着做些粗活,把主母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不然,家里的女主人要照管子女那就做不了饭升不了火,洗晒被套就要花一天的功夫,无人帮忙的话,会形成一个悖论,那就是对于一个稍微讲究一点干净,也不愿老吃夹生饭,手脚还比较慢的人来说,哪怕是不去想吃的穿的从哪来,只是说生活起居的话,一个人的劳动力,甚至也并不很足以解决她自己当天的衣食住行。
这就是穷人为何总是想成亲,女娘也多数都要嫁人的缘故了,两个人合成一家,首先在家务上,一个人也是做,两个人也是做,三、四个人,差得都不是很多。那么,一两个人的劳动,可以解决三到四个人的衣食住行,余下的人便可以出去做工,换来柴米油盐,让生活得以运转起来。穷得买不起仆人的,就要通过婚嫁来解决这个问题,而那些稍微有些家产的人,他们便可以雇仆人来做。
十三娘来到买活军这里之后,因为买活军这里的缺失,这才回头去审视京城的人口构成,她发现仆人的人数,其实要比平民还多些,一百个人口里,若说十个是富贵人家的话,为他们服务的仆人至少要有五十个这还是往少了算了,实际上,大户人家仆从过千的也很多,常驻府内的便有数百人了,还有在庄子上的管事、奴仆们,这些都还没有算佃户,如果算上佃户的话,在人身上依附富贵人家的人口,甚至有可能过万呢。
按照她学来的阶级论,这些人口,十三娘觉得都可以算是奴隶阶级,平民大概只占了四层,而且随时都会跌落到奴隶阶级里去,或者,他们为了攀附贵人,有时候还会主动放弃良籍,只是为了成为大官人的心腹。
这样看的话,在买活军这里,大概有一半的人口,是忽然间被释放出来,成为平民的买活军这里,目前可以分辨的人群只有三种,由于十三娘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一种人,能凭借自己的身份享受什么特权,所以她还没有给他们划分阶级。
这三种人群,其实也是从职业来划分,第一种,农民,第二种,商户,第三种便是买活军的雇工虽然说士农工商,但买活军这里,工户一般受聘于官府,或者是被商户聘请,十三娘便没算他们。
农民的日子,千百年来都差不多,如今有了高产稻,是他们最好过的一段时间,这个且就暂不说了,和农民是没有什么大生意好做的,多数都是规模很小的零售生意,一个货郎大概就能走遍好几个村子了,十三娘先不去考虑他们,农户一般都和县城里的老商户做细水长流的买卖。
城里的商户和雇工呢,他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变化的,因为买活军几乎已经在事实上完全消灭了奴隶首先,谢六姐作为买活军的最高首脑,她本人很长一段时间,生活是完全自理的,现在她也不过只有两个勤务兵而已,这一点曾登上过报纸,买活军这里是人尽皆知的,这就带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买活军这里的住民都明白,如果你没有比谢六姐更有身份,那么你就不该收用两个以上的仆人,说难听点,你算老几,能越过了六姐去
其次,对一般的百姓人家来说,仆人的成本要比以前高不说发给仆人的钱财,你占用了买活军的人口,那就要给买活军交钱,一日十文,一个月三百文的成本,这是逃不掉的。然后还要按25文的最低价来付给仆人工资,要给他们准备住处,否则,他们凭什么跟你干钱不如外头的多,连一张床都没有别说你有身份文书,这里是买活军的地界了大家都是活死人,敏朝的文书可管不着
这么算来,一个月就要一两银子了,成本和以前比要高得多,买活军来了以后,大部分人家的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只能放走仆人,最多留下一个帮忙家务,对他也要比从前客气得多。那么,这里就有许多的家务需求需要填补了甚至于,因为买活军要求所有人都要出去工作,不出去的话就得给买活军交钱,在家务上,这些百姓们的余地还比从前更小,从前还能让女主人多做一些,现在女主人也要出门去工作了,时间更加有限,于是很多商机也就跟着应运而生了。
譬如老虎灶一两文钱便可买热水,他们还一桶一桶地装在水车里,走街串巷地去卖,一文钱一小桶,两文钱一大桶,这就完全是买活军这里特有的一种生意,别处当然也不是没有老虎灶,只是不叫这个名字,一般澡堂都捎带手卖点热水,买活军这里叫它老虎灶,也不知道是什么来由,总之朗朗上口,一下就传遍了。
十三娘也问了家下人,外头的热水灶,很多是宽裕些的百姓买回家给女眷洗澡的,还有小孩儿,也免去了自己一锅一锅烧水的麻烦,买活军这里,男女都能去澡堂,但老虎灶的生意反而更好了主要是因为买活军这里提倡喝熟水,百姓们都深信不疑,认为这个能治百病,但自家烧水又麻烦,他们便很习惯于一清早买一小桶热水,大家各自喝了许多之后,余下的再灌到自家的大茶壶里,用棉茶壶套包好,这样中午回到家里,茶水还有一点点余温。
老虎灶的出现,就把一大部分家务活取代了,砍柴、点火、烧水,别看是做熟的事情,一套下来,一天没有小半个时辰也是难以解决的。洗衣厂的出现,又把衣物的洗涤给完全地包揽了过去,百姓们再也不用蹲在井边,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回去还要晾晒、折叠
洗衣厂,还有买活军这里特殊的社会环境,都决定了绫罗绸缎在生活中的退场,十三娘意识到棉布将成为以后所有衣物的主流以如今百姓们一天的运动量,绫罗之类是很不合适的,这东西本来就下不了几次水,但就这人人天天至少出一身汗的生活节奏,一件衣服几天不洗,别人都觉得你邋遢。而且,能穿得起这样衣裳的人家,怎么会每一件都自己手洗呢送到洗衣房去,再拿回来时,这衣服也就别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