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预防(1 / 3)
吃完水席,休息片刻之后,李璟参观一下紫微宫,这是他第一次好好看看这里的宫殿,参观完毕之后,便启程返回长安。
他还要替皇帝治理天下,日理万机,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这里待着,像他这样忠心耿耿的忠臣已经不多了。
在火车上,李璟思考怎么让关中耕种的粮食增多,确保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关中号称千里沃土,依靠的是郑国渠、白渠引水灌溉农田,现在郑国渠早已荒废,白渠淤沙堆积,导致水量减少。
再加上水渠遍布水车、水锤,导致水量再次减少,以至于能够灌溉的良田更少,要是遇见天灾,就会导致颗粒无收。
要想让关中平原重新成为沃土千里的天府之国,就必须重视水利工程,首先要疏通修复郑国渠。
另外再建立新的渭北水利工程,李璟决定在泾阳县兴修水利工程,加大灌溉面积。
等回到长安,立即召开会议,将兴修水利工程的事提上日程。
李璟打算按照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的引泾河水的大型灌溉工程——泾惠渠。
当时,李仪祉先生和须群悌副总工程师共同主持,设甲、乙两种方案。
甲方案规模宏伟,预计灌溉430万亩,比郑国渠旧有规模更大,放弃旧渠,渠首设在吊儿嘴,设高坝,坝前建水库。
乙方案灌溉面积减少为140万亩,放弃清河北岸和洛河灌区,渠首不变不移,置低坝,隧洞长度减至100米。
同时,放弃木梳湾、汉堤洞水库计划。
李璟打算先按照乙方案来修建泾惠渠,然后,再改造调整和挖潜扩灌。
顺便,在长安附近增设粮仓,用来储存更多的粮食,真要是遇见自然灾害,就不用再担心没有粮食。
李璟可不愿意向之前的大唐皇帝一样,做个逐食天子。
除了这些,李璟还打算派人出使占城,引进早熟的两季稻,让大唐的粮食多种一季。
多种一季粮食,就代表了多一季的收成,原本水稻只种一季,假设一季水稻的收成是一万吨,那多加一季收成,就多加一万吨,就能多养活一倍的人数。
所以,占城稻是一定要引进的,要是占城国敢不给,那只能出兵讨伐,将占城国变成大唐的一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