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逐鹿中原(九十九)(3 / 3)
孙思邈一个人,就想要赶超燕国几百年无数工匠神医们积累出来的心血,实在是蝼蚁撼树。
随着公民制度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被正式确立下来后,共和国已经没有出现第二个孙思邈事件了。
工匠们可以通过共和国公民科举考试中的成为公民,享受选举权、被选举权,不用交人头税和徭役,每个月都能够领取免费口粮(便宜的臭鱼干)。
共和国的科举制跟唐朝不一样,共和国的科举制已经取消了四书五经,同时增加了一些可以直接创造财富价值的科目。
比如等等等等。
不过,无论什么科,都会掺杂一些“圣教”内容进去,主要是考共和国先祖的历史。
但是,共和国科举又没有专门的只是作为通用常识,掺杂进考试内容中,分数占比也很低,只有5%,对考试者的影响不是很大。
比如先祖康拯救天下的知识,又比如王家先祖用仁义道德感化了高句丽人,劝说高句丽人自愿迁徙到更北方的苦寒之地,把富饶的黑土地让出来给燕国人开垦。
相比中原的科举,共和国的科举有着更加明确的分科,考试内容也更加实用,并且所有自由民都可以付费报名参加。
为了赚自由民的钱,共和国用尽了一切办法,甚至允许所有自由民参加科举考试,只为了赚一些报名费。
而中原大唐的科举,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儿子,或者有五品以上官员的推荐信,才能参加科举。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是,如果你是一个碎叶城富商的儿子,就算天资聪慧,也得花钱去贿赂一个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员,让他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否则你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不仅如此,大唐的科举考试是露名制的,也就是考生的名字时直接暴露的,批阅试卷的考官,可以直接知道这张试卷是哪家公子的,然后根据背景决定是否录取。
不仅如此,考试的内容也都是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本来隋朝是只有儒家经典,但李唐自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所以在科举中增加了道家经典。
可以看得出来,中原的科举制,是专门为权贵子弟提供的,让权贵子弟们在同一个平台竞争,至于普通人,连进入平台的资格都没有,也就不存在竞争公平不公平的事情了。
然而,即便如此不公平,可是相比两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大唐的科举制,已经相对公平了。
大唐的科举制,起码小权贵还有资格参加,东晋的九品中正制,已经彻底被琅琊王氏等世家大族掌控,普通小权贵也没得资格上升。
这还是燕唐二国对科举制的考虑不同,燕国想的是,一方面获得能赚钱的人才,另一方面顺带赚钱,唐朝想的是,一方面获得能维稳的人才,另一方面顺带用科举制安抚数量众多的小权贵们/普通士族,从而维稳。
一个想的是怎么赚钱,一个想的是怎么维稳,出发点都不一样,自然科举制的形式也会不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