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官制(三)(2 / 2)
这件事,大多数人也支持,毕竟他们依旧对君侯占据优势,而且也能给自己节省军费开支。
燕国的体制导致燕国虽然看起来庞大,但可以直接调动的力量却很少,比如燕侯雪如果想要攻打中原,她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其实只有三千人,而且这三千人大部分要留在辽东守家,真正可以随心所欲调动到中原争霸天下的军队,最多只有一千。
当然,虽然燕国主动出击时能调动的兵力很少,但如果有敌国入侵燕国,那么燕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就很多了,因为各个城主都会派遣自己的兵力支援辽东,燕国还会允许行会们招募乡勇参战。
总之,如果是主动出击,那么一般情况下最多只有一千人,如果是被迫防守,则两万保底,最多可能有五十多万,真到了亡国之际,可不会在乎什么休养生息国策,那必然是用尽一切办法爆兵。
这也是燕侯雪不想卷入中原局势的重要原因,因为主动出击可以调动的士兵太少了,卷入了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所以老老实实称臣领辽饷是最好的选择。
之后,众人对燕侯雪的述职工作已经没有问题可以指出,毕竟燕侯雪这些年还是很靠谱的,绝大多数人也非常满意当今的现状。
燕侯雪的述职结束后,九卿、御史台、尚书台、宗室子弟或者其代表,先后开始述职,并且大家提出异议和指出问题。
这样一番流程结束后,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光是抄录每个人的述职报告就用去了大量昂贵纸张,成本非常高,不是很多人想象的简简单单聚在一起说几句话就行。
有两个城主因为统治不得人心,问题太多了,经过全体王家人投票决议,剥夺这两个宗室子弟的城主之位,改由其他没有封地的宗室子弟担任城主。
不过被剥夺城主之位的两个宗室子弟,也仅仅只是失去了封地,他们依旧是王家的宗室子弟,依旧有议会贵族名额,以后王家在香料群岛开辟了新的城池,像他们这样失去封地的宗室子弟可以重新成为城主世袭。
所以在王家,虽然效仿刘邦,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但在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上,是家族全体族人的共识,既,从王康时期就有的家族会议。
如今的议会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始祖王康时期的家族会议。
王康每年都会召开家族会议,让家族成员们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壮大家族,一开始,这其实只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说出自己的想法,慢慢地,王长治时期因为没时间处理家族事务,所以给了家族会议更大的权力,演变到八代家主王倇时期,群策群力的家族会议就成了权力共享的家族议会,等到了王枔时期,议会制就基本成型,等到了王珏时期,议会制便进一步完善,等到了燕侯雪时期,议会制已经修复了王霆之乱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比以前更加完善合理了。
王家的议会制度,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某人的突发奇想,而是早在始祖王康时期就有了雏形,然后一步步进行小的改变,最后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现状。
就好比,一艘船,它不是突然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而是在几十年前换了个船舵,十几年前换了个甲板,十年前换了船帆,几年前换了水手,两年前换了船长,一年前换了船身,今年又更新了航海技术。
它不是突然就现在这样子了,而是一步步演变出来的。
中原的世家大族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不是突然就在东晋成为了世家大族,然后权倾朝野,让后世之人津津乐道,而是早在西汉刘邦时期就开始起步发展了,一开始只是个小地主豪强,在诸侯王的脚下瑟瑟发抖,后来诸侯王被武帝干碎,他们才逐渐壮大为规模比较大的豪强,再之后,他们给光武帝刘秀提供兵马钱粮,成为了刘秀的开国功臣,在刘秀的儒化改革影响下,逐渐从大豪强转型为士族,再之后,又不断发展,壮大家族实力,垄断经学话语权和做官的特权,才从士族发展为世家,并且一步步蚕食帝国的统治根基,再之后,皇权在八王之乱中遭受毁灭性打击,世家才如日中天,有了我们认识中的恐怖世家印象。
总之,任何事物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可以追溯到雏形的,然后有着一条发展脉络,顺着这条发展脉络,最后有了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