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朝鲜内乱(四)(2 / 4)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攫取话语权的手段之一,很多年轻人嘛,天不怕地不怕,对于激进的思想接受程度高,也会推动这种思想的进步。
庆尚沿着洛东江一线的城市内,时常有一些大明的“儒商”来到这些地方。
其实他们都是因为三代内德行有愧,丧失了科举权利的人。
所以这群人牢骚满腹,也会用各种博人眼球的言论,想方设法的寻找新的东家。
比如,藩王、比如各个都司下属军管、安民司等地,给这里的大老粗们当幕僚,来施展才华。
幕僚这种行当,其实更像是合同工,跟吏员比起来没有编制,在这个交通不畅的时代,朱厚照也没办法禁止边远地区的主管们,自己去聘请幕僚。
但有规章制度,那就是所有幕僚必须签订契约和保密条例,泄露就连带着主管一起下狱。
所以,主管们找幕僚,就得小心,得信得过,或者能力强的自己人。
这就让更多自诩有能力的家伙,跑来朝鲜这种地方骗吃骗喝。
不然,儒生的高消费,颜面难保。
这一来二去,不免导致了朝鲜士林派年轻一代们的反复和激进。
毕竟士林派在朝鲜境内,其实没有多少资本和地位,跟隔壁的勋旧派没法比。
勋旧派通过运作,是实打实将自己的儿女送到仁川、送到南京、甚至北京去读书的。
勋旧派负担得起这个花销,以及未来子弟入籍大明的资本,而士林派杂、乱、地少、人多,只能在本地被动接受传来的极端思想,进而跟本地结合,演化出更多糟粕。
老实说,没有进行系统性教育的,是很容易走极端了,包括朱厚照。
他对于儒学的理解其实也不够,所以解读片面,很多内容很极端,但他之所以能成,就是因为他是皇帝,九五之尊,能调集海量的资源来支撑自己的极端解读变成通途。
就比如本不该这么早出现的d校制度,朱厚照愣是通过全国范围的大基建、大修铁路桥梁、普及蒸汽机、蒸汽船的方式,将每年一次的官员学习普及下去了。
所以大明是跳跃式在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容易刹不住车,只能一直想办法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