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国事代表(2 / 3)
长安。
房玄龄正为代表国事部筹建一事忙得焦头烂额,秦怀道提出的这一新举措虽然利国利民,但需要数量庞大,如何找人,身份核查都是一大难题。
最终此事可能会回归到各地举荐之类的手法,不过各地举荐的话又回到由各地地方官掌控的局面,对于国事部来说这是不想看到的。
随机抽取的话,似乎也不太现实。
倒是薛仁贵提出了个不错的主意。
历年大唐徭役都有名单,若是从参与徭役中的人选拔,倒是可以作为首次征集的应对之策,至少可以保证他们的出身都是干净的。
美中不足的是,这批人的学识可能会相对低下。
在薛仁贵的提议下,房玄龄又做了补充,不仅要从徭役名单中选拔,国事不是民事,若无一定见解,根本无法做出这等重大决策,因此要从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当中按比例选拔,地方百姓推举为主,这样才能代表各行各业立场来发表意见。
后续细节补充之后,国事部正式运作,不仅快速筹备组建代表国事部,也在每日的朝会当中起到代理皇帝进行国事决策的作用。
薛元超负责的长安日报,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再加上工业城印刷业队伍的日渐庞大,如今的长安日报,已经影响到周边几个州道,很多人对人人平等以及官员是人民的公仆逐渐理解,也由此产生了一批支持新思想的大汉国民。
他们对国事部的运作,表示非常支持。
有商州商人叹道:“想不到国事部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能运作得如此熟络,看来陛下决策之精准,朝政设计之精妙,远超历代皇帝啊,代表国事部?有点意思,既然陛下有心,我也去长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地里田间。
几位农人刚种完地回到村头,手里拿着一份长安日报讨论着。
“李先生,你说我们几个也不识字,你能不能再给我们讲讲这人人生而平等是什么意思?”农人向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