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我怎么有种被拍卖的感觉(2 / 7)
朱元璋大搞举荐制度,甚至直接从富民中选用官吏。
对于地主阶级的拉拢,可谓是不遗余力。
如洪武三十年,明朝政府调查浙江等九地布政司,还有南京十八府州田地在七百亩以上的地主,共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一户,编成花名册,分批召见,直接录用。
有了地主阶级的拥护,大明自然极为稳定,尤其是这些拥护的地主们,极为崇尚忠君爱国的思想,算是正能量一系。
这就不难想象朱元璋在民间的威信了,他们当然是会说朱元璋的好话。
像是贫农,基本上也得靠着富民生活,能够当选官吏的富民,在当地的名望肯定是很不错的,也很得到当地贫民的拥护。
至少在有什么灾祸的时候,通常都会以身作则,出来救济四方。
所以贫农对于朱元璋也是同样的拥护,认为这是个真正的好皇帝。
有拉拢便有打压。
对于支持明朝统治的地主阶级,朱元璋自然是笑脸相应。
对于不支持,不配合的,甚至当地名声差的地主,文人,那叫一个杀伐果断。
诸如苏州人才姚润、王谟被征不至,皆诛而籍其家。
像是那些地主势力更加强大的,更加要狠一些。
江南的地主豪强势力最为强大,这些地主豪强拥有大量土地,还鱼肉百姓横行霸道,甚至隐藏人口和土地,向农民转嫁赋役负担,使朝廷的统治延伸不到基层,偶尔还来个起义啥的,也是这些人在背后支持。
朱元璋便几次下令将曾经依附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江南地主豪强,还有忠于元朝的孤臣都迁到凤阳。
使其远离家乡,没有根基,方便控制之余,还可以开发开发凤阳老家。
其中一些较为大头的,还被迁移到南京在,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活,美其名曰:以壮京畿。
便就是这般刚柔并济的手段,才能奠下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国祚。
不然大明中后期的那些奇葩皇帝,早把大明给完犊子了。
后面朱棣三次亲征,搞得大明一穷二白,也是因为地主阶级的拥护,才没有动摇到统治的根基。
袁知县,便就是这地主阶级中的一员,所以他对于朝廷,尤其是朱元璋那是极度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