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君臣奏对(1 / 3)
君臣奏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起初大多是单向的君臣问答,在秦统一后,进一步规范了奏对的程序,最终确定为奏对制度。
你没看错,就是制度二字,自秦朝开始,就有了法律、规章、制度三个词语,一直延续至今。
福宁殿,客厅。
“皇帝的午餐”制度还在继续,赵桓今日招待的是宇文虚中推荐里吹嘘的不要不要的治世能臣,他的老大哥——赵鼎。
“臣观陛下英明睿智,英武敢为,赏罚分明,身先士卒,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外缓金国威逼之难,内救汴梁百万百姓,维护宗庙,解救朝廷于危难之中,使江山社稷摆脱灭亡的困扰。”
“哈哈哈哈!”赵桓开心地大笑,然后往赵鼎面前的盘子里夹了一个大鸡腿:“朕就喜欢你这种会说话的人,来来来,再多说几句。”
赵鼎抬头,正视赵桓道:“陛下,臣斗胆,请循君臣奏对之礼。”
“这是觉得朕嘻嘻哈哈,不够严肃?”赵桓惊异地看着赵鼎,心中暗自思量。
君臣奏对是很正式的君臣对话,一问一答间,每个字皆由舍人载于史卷,流于万世。
只不过“君臣奏对”的正式与否,向来都由皇帝决定,如果皇帝觉得这次谈话很重要,便事先在谈话之前下令召来舍人和纸笔,殿中一个负责问,一个负责答,还有一个负责用纸笔记录。
今日赵鼎主动要求正式的君臣奏对之礼,赵桓愈发奇怪,宋朝士大夫的地位很高,民风开放,君臣时常在宴会上谈论国事,赵桓还是第一次听到宋朝有臣子主动提出要君臣奏对。
思量片刻,赵桓好奇地打量了赵鼎一眼,扬声下令召舍人入殿。
舍人很快匆匆来到殿内,先朝赵桓见礼,然后看见了赵鼎,二人含笑对视,互相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研墨,铺纸,洗笔……一切准备就绪,崔舍人一言不发,毛笔饱蘸墨汁后悬停于纸上,静静等待君臣二人的奏对。
气氛忽然间变得凝重庄严起来,赵桓整了整衣冠,肃容净面,身躯微弓,此时已是正式的君臣奏对场合,赵桓只能依礼而行,待赵鼎以国士,垂问天下之治。
赵鼎也整理好了衣冠,径直离开餐桌,先朝赵桓行了一礼,然后也不等赵桓吩咐,席地而坐,神情肃穆庄重。
赵桓咳了两声,肃然道:“卿欲进何谏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