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7章 十咏图拍卖(1 / 2)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捧着装裱精美的《十咏图》照片,缓缓走上展台。照片一经亮相,原本嘈杂的大厅瞬间鸦雀无声,紧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五百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仿佛要穿透人群,一睹这传世名作的风采。就连过道上,也挤满了踮着脚尖、翘首以盼的人们。虽然早有宣传,此次拍卖仅限国内相关单位和各大博物馆参与,将个人和企业拒之门外,但能亲眼目睹这幅画作的照片,对他们来说已是一场难得的文化盛宴。一些人心中暗自盘算着,即便无法参与竞拍,也要想方设法将这幅照片的影像深深印在脑海里。
省市博物馆的代表们一个个财大气粗,也都伸长了脖子,目光灼灼地盯着照片。他们远道而来,为的就是这幅《十咏图》,都梦想着能将其收入囊中,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光宗耀祖。
故宫博物院的魏院长端坐前排,目光如炬,一瞬不瞬地盯着照片,心中波澜起伏。他知道这幅画对故宫的意义非同寻常,势在必得!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让《十咏图》重回故宫的怀抱,回到它本应属于的地方。
“各位,接下来这件拍品,相信大家已经期待已久了。”拍卖师拿着麦克风,神秘地笑了笑,故意顿了顿,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这可不是一般的古画,它有着传奇般的身世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价值!”他清了清嗓子,提高了音量,“它就是——北宋词人张先的传世之作,《十咏图》!”
大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拍卖师手中的麦克风上。他环顾四周,满意地看到众人屏息以待的神情,才继续说道:“这幅画,可是几百年来难得一见的珍品啊!”
画首引乾隆皇帝弘历的诵芬写妙四个字,遒劲有力,仿佛能感受到他提笔时的豪迈气概,以及对这幅画作的赞赏之情。落款处,南宋陈振孙的题跋,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仿佛能看到他在昏黄的灯光下,细细品味这幅画作的意境。元代颜尧焕、鲜于枢、脱脱木儿的跋,则展现了不同时代文人墨客对这幅画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的笔触或潇洒,或凝重,都为这幅画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北宋孙觉的题跋,更是将我们带回了画作诞生的年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的风雅与情怀。贾似道的印章“悦生”、“秋壑”、“秋壑玩赏”,则透露出他对这幅画作的喜爱之情,仿佛能看到他小心翼翼地盖上印章,生怕弄坏了这幅珍贵的画作。明初“典礼稽察司印”的半印,则暗示了这幅画作曾经的皇家收藏身份,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坎坷经历。
乾隆、嘉庆的宝玺,更是彰显了皇家对这幅画作的珍视,十余方宝玺,仿佛在诉说着这幅画作在宫廷中的荣耀岁月。溥仪的印章,则为这幅画作增添了一丝末代王朝的悲凉色彩,仿佛能看到他在动荡的时局中,依然对这幅画作念念不忘。
这幅山水人物画,以吴兴南园一角为开端,重檐歇山顶的楼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能听到楼阁内传来的阵阵笑语。小亭的栏杆回环曲折,花草树木掩映其中,营造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庭中的仙鹤,姿态优雅,亭角的花朵,娇艳欲滴,更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楼阁内,马太守正陪二老对坐奕棋,棋盘上的黑白子,仿佛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幻。小亭内,二老手扶栏杆,赏景闲话,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笑容。另有二老,或携琴或曳杖,款款而来,他们的身影,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童仆衙役的陪伴侍候,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这幅画卷,描绘了一次风流儒雅的集会,轻松愉快的氛围,展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这部分描绘了张先的三首诗:《吴兴太守马亮置酒南园》、《庭鹤》和《玉蝴蝶花》。南园临水而建,湖对岸远渚汀洲,村庄茅舍,树木葱浓,群山耸翠,依次展现了《孤帆》、《宿清江小舍》、《归燕》、《闻砧》、《宿后陈庄偶书》、《送丁秀才赴举》、《贫女》七首诗的意境。
“诸位藏家,请允许我隆重介绍这幅旷世奇作——张先的《十咏图》!这幅画,可不是普通的山水画,它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拍卖师的声音带着抑扬顿挫,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