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诸葛至凉州,念珍谏国策(1 / 4)
在张方去西域的第二天,陈宇和马岱进行了一次交谈。事后,马岱带人去游说西域各部族,一方面是靠着马家在西北经营多年的威望和交际拉拢各个部族,另一方面也是武力威慑防止张方回去之后再生乱局。整个敦煌因而就交给陈宇一人打理,好在敦煌郡是地广人稀之地,政务上的事情很少,因而陈宇所需处理的事情很少,往往一日之内都无一件要务,这也是陈宇敢让原敦煌太守赋闲回家的原因。
敦煌至姑臧一路距离是约85公里,就算是骑马急行军,一般一日一夜也只有一百公里左右,至于后世那种靠着信念飞夺泸定桥一昼夜12公里的奇迹在汉代是基本没办法复现的。陈宇自来季汉也是三年了,虽然比较擅长骑马,但是也是没法与骑兵体质相抗衡的,一日骑马最多只能七八十公里,再多身体就难撑住。
因而从敦煌去姑臧,一来回加上期间的事情就要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而原来的敦煌太守也早已离开敦煌,如此一来敦煌就处于一个近似顶层权力真空的位置。敦煌是接壤西域长史府的第一郡,是有着较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此地有着桥头堡一般的意义,是不可以丢成空城的。
占据敦煌郡,进一步就是盯住了西域胡人动向。
次日中午,陈宇先是送张方等人离开敦煌,然后连着颁布两道命令。
第一道给敦煌现有驻军的将领阳关都尉许奉和玉门都尉王诞,命王诞代掌阳关都尉之职,而许奉则率麾下千人进驻海头城驻防。第二道命令给敦煌郡丞黄平和敦煌长史马晋,命黄平暂代太守事,马晋则代戊己校尉事前往海头城。
接着再排出十二个斥候,两人一组分为六组,两组潜伏跟随张方部队,轮流返回报告行军动向,另外三组斥候分开前往西域各部族寻找马岱,各自带着相同的信件。信件上让马岱坐镇西域,盯紧西域的各族。
从六月份那一次战争之后,马承回了姑臧,但是主要兵马就一直留在敦煌,同时成都的敕书到来,陈宇被加奋威将军衔,正式从官职上拥有了统兵之权,这部分凉州的驻军也就接着转到陈宇名下。接着陈宇下令让这支部队直接前往海头城,一切听凭马岱号令行事。
等斥候都离开以后,陈宇再派两支卫队分别去探听运输部队的情况,早在陈宇带人入驻敦煌的时候,陈宇就通过诸葛亮直接下令让益州新产的茶叶以茶砖的形式往凉州这边分批次运输,专门用来贸易平衡西域各部族所用。
陈宇在敦煌又等了一月,在得到马岱和军队进入海头城驻防的确切消息以后,又吩咐了贸易相关事项后,立刻离开敦煌前往姑臧。等陈宇到地方见到诸葛亮时,已经是十月初十的夜晚。
“念珍,你处置的事务井然有序,十分妥当,我很满意。”诸葛亮在听完陈宇这一月内的安排以后,微笑道。
“谢丞相谬赞。”陈宇站起来恭恭敬敬又施了一礼。
“你交的文书我已经看过了,我现在想听你细致说一下你所谓的变法的事情。”
“丞相熟读经史,自然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周时,秦以弱小之国,终能一统天下,扫除六国,皆商君变法之功。昔孝公时,秦已在灭国边缘,而仅数十年间便成长为可以抗衡齐楚的庞然大物,皆因变法图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者,乃推演将来之事,进行变化,以应对诸多变化,此乃变法之奥义。”
“有理,不过这番道理你到了陛下面前面对百官再说吧。我看你的文书,所谓变法我将之分为三大策,其一为中央集权,其二为地方分权,其三为均等选才。其一和其二两策,是吸纳我大汉四百年兴衰之教训,推行起来自然容易。至于其三,有秦国变法后的模子,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也不是曹家所用的九品中正方法,我其实想问的就是这一点,念真你不妨解释一下。”诸葛亮在说到第三点问题的时候,眼神明显变得锐利起来。
陈宇见此先起身行礼然后说道“余闻先主昭烈皇帝昔日之所以得徐州,后又统荆益,以先主仁慈布于四海,庶民在先主治下,安居乐业,民有耕,老有养,幼有育。故建安年间,汉室倾颓,曹贼篡逆,先主虽孱弱,仍立于不败。而后民心归附,统有荆益,北出汉中,遂与争雄。而后虽经夷陵之败,失荆州,兵丧而将死,先主亦崩于白帝,陛下仍可统御汉中,皆赖先主仁德,益州军民无不思报也。更得丞相辅政,兵出祁山,得凉州,进司隶,还于旧都,汉室天下气运日益昌隆。然曹贼雄踞关东,孙吴窃居江东此诚非数年可败之敌也。曹贼窃国日久,孙吴又称天命,天下之民,信奉汉室国运者,与日俱减。虽称汉命,庶民不信,如之奈何。依臣下之见,庶民如水,社稷为舟,民心向则水静舟行,民心背则风浪俱起,顷刻舟覆政息。”
“你的意思是,你想用均等选才的办法,汇聚民心。通过军功和考核任官,把官吏选拔权利通过你说的什么考试的方法来收回到中央,也可以做到。但是,你要做的应该不止这些吧。”诸葛亮放下手中的竹简,盯着陈宇淡淡的说道。
愣了十几秒,陈宇一个头磕到地上“丞相明鉴,有的话臣下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