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三年之期(2 / 3)
“老师,其他书院的看法不重要,毕竟我们的确没什么成绩。”
“是的,所以这次科举,你们一定要金榜题名,给书院争光!”
“一定!”
张伯玉不仅是为了书院,也是为了跟李清清的承诺,而且经过张伯玉的观察,甲字班能考上进士的不在少数。
苏洵、苏轼、苏澈、包拯、张伯玉、李清清、李进、余小雨等。
虽然李清清在汴梁,却也是榕树书院出身,而余小雨的那首诗也证明了他志向不小,高中也是时间问题。
而三苏和包拯就不用说,本身就有中进士的才学,如今在书院内潜心学习,学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且在榕树书院内读书能够更专心,炙热的天气读书本是一件十分折磨的事情。
在榕树书院却是享受,在一个极为舒适的环境下读书,头脑还极为清醒。
不用悬梁刺股式折磨强行读书,痛苦的读书变成了欢乐的汲取知识。
这种转变也让本身压力大的苏洵顿时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了,作为塾师的苏洵虽然平时也要上课。
但是也算是复习知识点,而且通过课堂上的讲解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圣人之道。
苏洵突然豁然开朗起来,过于在乎科举的成绩,反而失去了对于知识的渴望,这不是舍本逐末了吗?
功名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其意,以前都是死记硬背,却一知半解,如今为人师了,还是要更深入的理解。
所以说对于苏洵的学问来说成长还是很快的,这也更让苏洵对于塾师这个职业的认可了,不仅是一份落魄时糊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自己人生路途当中重要的转折!
而他的儿子们苏轼苏澈也同样在榕树书院学到了不少,但是因为一直在刻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