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密旨(1 / 3)
明朝一年的赋税有多少呢?
最近朱高煦与户部尚书夏元吉接触时,有过深入的了解。
此时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唐中叶以后的“两税法”。也就是向土地所有者征田税,按人头派差役。
田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当年八月纳完,秋税限次年二月交清。
就以目前黄册来说,大明有可以征税土地85亿亩,田赋近3千万石,单亩土地按土地肥沃税2至5斗,真正的低税,大约是2税1。
但这可不是明朝所有的财政收入,太祖朱元璋真正是个天才般的人物,他将明朝的赋税调子定的极好。
像极了小农经济+国有经济的组合体。
组合体以农为本,两税单指民田纳税,就说这田地是有主人的。还有军户制度下的军屯,开荒制度下的民屯,这就像是国有农业经济体。
军屯好理解,军队卫所自给自足,富裕的卫所还能救济困难的卫所。
那民屯呢?
洪武一朝,出现了大量的百姓大迁徙,这也促使出现大量民屯,让更加贫苦的百姓成为了朝廷的佃户,搁现在说,人家就是为大明种田。
整体算下来,永乐三年间,田税大约在5千万石左右每年,完全满足的大明运转之所需。更别说还有盐、铁、茶、马等一系列辅助制度。
但朱棣还是缺钱,他心中也有太多宏伟的计划要实施,也曾听闻海运赚钱,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不过是一次次由皇家全权主导的海运交易。
说点实在的,明初宝钞滥发而造成的金融危机,便是有了郑和下西洋才得以消弭于无形。
往后说,永乐、宣德年间当官员俸禄变成苏木、胡椒的时候,才让这些原本昂贵的香料有了机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只是官员还得变卖香料,从而造成了损失,这就显得皇家的吃相太过难看,才引起了官员反弹,让下西洋终止而已。
只是这次,下西洋为大明搞钱的重任落在了朱高煦身上。
对此,朱高煦也早有计划,他要让自己的出航成为一股潮流!
“殿下,今日郑和领船队副使之后,我还见黄俨给郑和了一个密盒。”王景宏悄悄说道。
他虽听命于皇帝,也够忠心,但他还服务于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大明的皇后徐妙云。
洪武年间的王景宏并不受重用,微薄的宦官俸禄差点让他活不下去,只是有着曾经燕王妃的接济,才让他活了下来,他一直感激在心。
半年前徐皇后给他带了口信,让他听命于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