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屹立不倒(1 / 1)
广州位于中国南大门,濒临南海黄金航道,地理位置优越,通商便利,三国东吴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商贾。自古以来,广州商业活动繁荣,拥有开放包容的商业气息,号称“南国商都”,
自从乾隆颁布一口通商政策后,广州十三行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商业集散地,更是成为了唯一的对外贸易机构,吸引了无数商旅来此贸易往来。同时,广东商人勤劳、聪明而且有商业头脑,重视信用、诚实守信,具备创业精神,能够敏锐察觉并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广州十三行日渐繁荣发展壮大,为广东地区乃至大清帝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乾隆可谓是难得一见的雄才大略、纵横捭阖、手腕高超的一代雄主,深谙帝王之术精髓,通过扶植培养打击等各种手段,整体上保持朝局稳定、政治安定、相互制衡,在乾隆的有意纵容和默许下,乾隆后期知名的共有四大势力:和珅为首的朝臣派、阿桂为首的武官派、刘墉为首的御史派、钱沣为首的反对派,而从影响力来说,毫无疑问,主要是和珅为首的朝臣派和阿桂为首的武官派。
和珅相貌俊美,聪明机智,性格沉稳,机缘巧合侥幸得到乾隆关注后,由于深谙人性、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特点,和珅不仅通过卖官鬻爵敛财,创立议罪银制度,将所收银两纳入内务府库,供乾隆使用;还利用官职之便控制了许多大商家,亲自经营生意,明面上的当铺就有七十多间、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海外公司有大量商业往来,可谓是日进斗金。和珅充分利用乾隆的宠信,迅速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成为乾隆身边红得发紫的大权臣,而部分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无法得到晋升之机,只要投靠和珅也能得到其垂青,最终形成乾隆朝最大的派系势力。
阿桂身材短小精悍,出身达官显贵,自幼聪敏过人,性格耿直,拒绝接受荫封,二十一岁即高中举人。阿桂长期在边疆驻守巡防,屡次统兵东征西讨,为建立巩固统一国家立下重大功勋,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通过长期在外征战,汇聚了一大批累功军人和世袭贵族,形成乾隆朝实力仅次于和珅的武官派。
而作为帝国最富庶的地区,聚集了海量的捞钱渠道,广州十三行自然是各派势力全力争夺的重点。当然,长期浸淫中国文化和官场习俗,能够长期把控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机构的肥缺,广州十三行自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会主动与各派势力联系交往,各自都有不可告人而又切实有效的秘密,争取更多能够安身立命的背景和资源。
潘琪琏当年白手起家,历尽千辛万苦借款创办通文行,开始从事对外贸易,误打误撞赶上康熙爷设立广州行的千载难逢机遇,因为性格踏实肯干、为人诚信守义,得到朝廷贵人赏识提携。碰巧在乾隆颁布一口通商之后,赶上葡萄牙人寻找代理商,给予大量低息资金资助,不断扩展业务,大量布局当铺、外贸、车马行、轮渡和慈善事业,最后一跃而成为广州十三行总商。
当然,通文行能够成为广州十三行总商,既有时代红利更有人脉背景。老爷子当年积攒下的人脉现在遍布广东官场和葡萄牙商界,既有强大政治资源又有雄厚资本支持,纵横广东商界和对外贸易,可谓是一代人的偶像和精神领袖。
然而,也不是完全没有隐忧,乾隆后期,乾隆明确要做太上皇,要归政于太子,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的人脉关系和资源网络是否还能用,过去的旧船票还能否搭上新皇帝的客船?形势不明朗,无人敢下定论,不过这些都不是潘琪琏该操心的,他这么大年纪了,跟不上时代了,该享享福放手让年轻人挑起大梁了,如果潘友笃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汇报请示就可以了。所以,潘琪琏也不再过问具体细节了。
广州惠爱街,两广总督衙门。
一大早,天刚拂晓,东方才露出鱼肚白,潘友笃就已风尘仆仆赶路,来到了广州城最中心的两广总督衙门,他是专程来此拜访两广总督孙士毅的。
所为何事?还不就是那点破事,英吉利商人查理不仅不肯签字验收交割付款,还到粤海关总监状告自己,一想到这,潘友笃就觉得心里堵得慌,这笔订单没赚到钱也就算了,还倒贴了一大笔银子,现在还惹上官司,真晦气!
“笃笃笃”,跟班伙计潘友顺赶紧上前,轻轻叩了下两广总督衙门侧门的铜环。
片刻,“吱呀”,一个门房探出头来,没有任何表情的问道,“找谁?”。
“烦请通报总督大人,通文行少东家潘友笃有要事前来拜访,烦请通融传达”,说着,悄悄地从袖口拿出二两银子,随手塞到门房手中。
门房也不接茬,轻轻的捏了一下手里的银子,大概估摸着分量是二两也差不多了,“好,你们先在这等着吧”,就走了。
半个时辰后,门房终于过来通报,“潘友笃,你们跟我进去吧,老爷有请”。
一行人等,直奔客厅。
只见,客厅早有一名约莫五十上下的男子端坐正中,身材高大,衣着华丽,仪容端庄,双眼炯炯有神,胸前飘着一绺长长的美髯,举止优雅得体而自有一股威严,正是两广总督孙士毅。
“世伯,好久不见,老爷子一直说要过来拜访您,但是身体一直不好,所以也没有机会过来,就委托我今天过来看看您”,一进客厅,潘友笃就恭敬的向两广总督孙士毅问候。
孙士毅也不说话,只是大手一挥,示意潘友笃坐下,管家立马过来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