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工程(十七)(1 / 2)
第232章百年工程(十七)
宋文远组织了一下语言,叹了口气说道:“想要说清楚黄河决口的原因就得从我华夏的山川地理说起,今天本爵就给乡亲们讲一讲我华夏的山川地理。
我华夏的地势总体上来说是西高东低,所以华夏境内的河流大致的方向都是从西向东流,最终流到大海里。
而黄河在上游的时候,并不是完全的向东流,而是在陇西的时候从兰州开始便转了大湾北流,这一段的黄河并没有多少大的支流汇入黄河,因此这一段的黄河水流平缓,也没有多少泥沙。
一直到河套地区再次转弯东流,进入华夏一块黄土高原上,这块土地原本是华夏的膏腴之地,只因为这里是华夏最早开发的土地,开发的时间长、破坏的程度深。
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变成了汉唐的宫室,再加上汉唐盛世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百姓不断的垦荒种田,更是加剧了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
这一段的黄河已经开始携带大量的泥沙,加之这一段黄河的支流开始增多,这些黄土高原上的支流同样携带着大量的泥沙。
直到黄河在山陕交界的河口处开始南流,进入高山峡谷中,这一段的黄河虽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因为黄河的流经的地方落差比较大,河水流动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这些河水中的泥沙并不会大量的淤积。
等到黄河在陕州进入中原,传过河南府从邙山出了山区进入平原之后,原本快速流动的黄河水在平原上的流速骤减。
河水中携带的泥沙,开始沿着河道不断地沉淀到河床之中,使得河道的河床逐年抬高,以至于越往下游,黄河的堤坝越高,甚至已经高过了一些小城的城墙。
黄河在下游已经成了一条悬在半空中的天河,乡亲们想一想这样的天河不管朝廷怎么努力加高堤坝,依然无法改变遇到大雨的时候河水暴涨之后的溃堤。
老人家见识过黄河溃堤之后的惨状,可以想象一下一旦黄河决口之后下游一片泽国,百姓将会是怎样的景象。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不论是谁都无法判断黄河究竟会从哪一段河堤决口,决堤之后河水又会向哪里倾泻。
这才是最要命的,朝廷就算是想要提前做好百姓的疏散都做不到,因此天子与本爵在经过了艰难的考量之后,才决定给黄河在下游重新选一个河道,让黄河在新的河道流淌。至少能够保证百年之内黄河不会出现大的灾难。
这条河道的投入所花费的钱粮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不是天子心系百姓安危,又怎么会舍得花这么多钱在修河上。”
宋文远将黄河决口的原因解释的很清楚,一些老百姓听不懂的词还专门进行了俗语的解释,百姓们哪里听过朝廷贵人如此耐心地对他们解释一项政策实施的原因。
因此对宋文远的印象改观了很多,尤其是那位经历过黄河决口的老人更是心有余悸,颤抖着手问道:“贵人!这黄河是不是又到了大决口的关键时候了?”
宋文远很不希望这是真的,可惜这却是事实,黄河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什么时候会决口目前来说谁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