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辽东开发(五)(2 / 2)
都是去矿上讨生活,谁也不比谁强,而且他们这些人很明显都是拖家带口之人,随着陆陆续续的有人到来,官差们开始点名。
叫到名字的被官差简单的安排成一个队伍,孩子则被官差带到一边,父母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官府已经准备了马车。
泉建文这一批的矿工被安置到了铁矿上,从辽阳府出发,到达矿山的路程只有六十多里,从早上出发,中途休息吃了一些干粮,天黑之前已经抵达矿山。
到了矿山,泉建文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人,他不知道的是现在在矿山上劳作的基本上都是契丹俘虏,最危险的挖矿工作都是这些俘虏在承担。
当天晚上,泉建文一家被安置在一间原木搭建的木头房子,房子不大,里面一个大火坑,只需要在火炕下的炉灶里点几根枯木,一晚上火炕都是热乎乎的。
第二天,泉建文被安排去了碎石场干活,碎石场建在太子河的一条支流上,先到的工人已经在小河上建起了拦河坝,沿着拦河坝建起了一座座水力碎石锤。
这些年的发展,皇家财团对水力的利用已经越发成熟,轴承、齿轮、螺丝的广泛应用更是让大周的水力机械越来越精密。
泉建文的工作便是将一块块的从矿山上开采下来的矿石,放在水力碎石锤上敲碎,并且将敲碎的碎石收集起来,送到指定的位置。
工作简单枯燥,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劳累,带班的班长在他第一天上班便严厉警告他,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工作,若是违反操作要求,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这些操作要求都是工人们用血泪总结出来的,每一条规矩的背后至少都有一条鲜活的生命。
从农民到工人,泉建文非常不适应,不是因为这些劳作让泉建文吃不消,而是在碎石场有各种各样的规矩,让早已习惯了散漫的泉建文非常难受。
就连往河里小便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更别说吃饭要排队,衣着要整洁,每天的工作服都必须要穿戴的整整齐齐,有了脏污要及时洗涤。
矿山发给工人的福利里有一个叫做肥皂的东西,洗衣服非常好用,即使如此大多数工人也不愿意勤洗衣服,他们觉得这衣服洗得太勤,穿不坏都洗坏了。
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节俭心理,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存理念,然而这些理念并不适合工业化社会。
工业化社会的人员高度聚集,若是不注重卫生管理,一旦出现疫病,以大周如今的医疗水平,那就是恐怖的死亡率。
因此尽管这些工人并不理解,依然要强制执行,为了推进卫生情况的改变,皇家财团在卫生事业上的投入非常巨大,每年都要花费上百万贯。
冬季的辽东气候非常寒冷,矿场上的工作大半都是露天场地,工人们想要保持身体的体温就只能不停地干活,消耗能量的同时,也能让身体保持正常的温度。
矿场的条件非常艰苦,可是比起在辽阳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泉建文已经非常的满足,矿场甚至承诺,明年开春就给工人建造新的住房,而且是三间大房还带着一个小院的房子。
这个房子不白给工人,要工人自己出钱买,当然也不是让工人直接出钱,而是从工人的薪资中每月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