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移民村寨(1 / 3)
得到了这样一个大岛,还是以赠送的方式获得,这让华夏在南洋有了法理的存在,比之用武力夺取更让人信服。
当然船队最优先的选项还是贸易,绕着大岛航行,在岛屿的北方寻找了一处适合登陆的天然良港,经过小船的不断测试,找到了最合适靠港的位置。
除了留守船上的武装人员,大量的人员登陆陆地,移民的百户开始挑选合适的地点建设营地。
营地周围就是最适合开垦农田的地方,不过岛上如今人烟稀少,少量的土人都是些半开化的土著。
这些土著见到这么大群人口登上岛屿,早已吓得躲进了密林深处,并不敢靠近船队所在的区域。
移民开始砍伐周边的树木,粗大的木材在经过碳化处理后,一排排被深深地打入港口的海水中。
经过四五天的努力,一座崭新的木制栈桥出现在众人面前,栈桥能够同时停靠两艘货船靠岸卸货。
随着营地的规模渐渐扩大,土人的桨帆船纷至沓来,华夏货物的精美根本不用宣传,随着见过之人的口口相传,早已形成了固有印象。
土人们带来的交易物资,除了大量的香料,剩下的都是本地一些独特的特产,如一些动物的毛皮,以及一些样子精美的玉石。
然而宋文远一律规定,除了香料与皮毛之外,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概不收,当然也例外的东西可以收,那就是金银有多少要多少。
土人贵人们知道了大周商人喜好金银金属后,开始在自己的部落大量的搜集金银前来与海贸船队进行交易。
不过这些土人的财富有限,并不能满足海贸船队的交易要求,在营地初见规模后,宋文远留下了两艘炮舰四艘千料货船继续建设营地,并做好防御。
宋文远则带着剩余的货船沿着马来半岛海岸线穿越海峡,由于此时的航海主要依靠的是指南针与陆地定位方式进行导航,因此海贸船队都是贴着海岸线进行航行。
一路走一路交易,等到船队走到天竺沿岸的时候,船上货物基本已经交易殆尽,交易所得大多都换成了白银与黄金。
此次交易扣除了所有费用后至少都有五六倍的利润,与宋文远只收金银不同,潘维固却对土人的珠宝更感兴趣。
拳头大小的各种宝石,只要两匹丝绸就能换取,对于土人来说山里能够挖出来的宝石虽然亮晶晶的挺好看,他们也很喜欢,可是比起光滑的丝绸和瓷器,香喷喷的茶叶,他们更喜欢后者。
等到宋文远带着船队再次返回大岛营地,除了留下换取粮食的丝绸、瓷器,其余的货物基本已经售罄。
留下了两艘炮舰与那一百户移民驻守在港口,大岛的名字宋文远也没有刻意改变,只是根据当地百姓的称呼音译为‘邦加’而港口却被移民百姓起了一个非常华夏的名字——宋公港。
宋文远听到船员与移民百姓都称港口为宋公港,有些尴尬地问身边的侍卫队长:“二黑,这宋公港是谁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