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工人(1 / 2)
第186章打工人
皇帝有些失望,他还以为宋文远这样的大才能够一举解决黄河水患,若是能够在他在位期间解决了黄河的水患,他绝对能够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哪一个有些作为的皇帝不想青史留名,北伐幽云拿下幽云十六州他的武功有了,若是再有一个治理黄河的文治,岂不是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就算秦皇汉武又如何。
可是宋文远的话却让他升起的希望破灭了,一个工程需要百年时间,就算他有耐心,可是也看不到那一天了。
这不是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当然为了后世子孙计,皇帝也愿意这么做,可是每年投入多少却是不能确定的。
“文远!若是束水治河与改道治河的办法都能行,接下来该怎么治理黄河?”
“在上游黄河泥沙没有彻底治理之前,下游的治理只能采用丰水期加固堤坝,枯水期清理河道底部的泥沙。
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工程,因此朝廷需要大量脱离农业的生产的工人,光是一个治河就需要多少工人?
因此大农场政策实施可以有效地让一部分百姓脱离出农业耕作,将其转化成职业的治河大军。”
皇帝有些犹豫,他不担心别的,就担心大量的百姓脱离土地,万一这粮食供应出现问题,那就是社稷危亡的大事。
“文远!你跟朕交个底,这大农场真的能够保证大周的粮食供应吗?”
对于皇帝的谨慎,宋文远一点儿都不介意,这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觉悟,任何的决定都不能一拍脑袋做出来,帝王的一个决定可是能决定万万百姓的生死。
“陛下!成与不成又不是立刻推广到整个天下,幽云之地本就是刚刚获得,收成与否都不影响大周朝政的运行。
成功了可以推广到全天下,不成功再改回小农经济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臣的海外贸易每年也会在回程的时候带回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会分别存放在沧州、大沽口、盐城以及长江口等地。
一旦发生大的旱涝灾害,就可以调动这些储备粮赈济灾民,确保大周不会因为缺粮而引起民变。
其实大农场形式反而不容易引起民变,反而小农经济因为先天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差,最容易破产。
不过随着农场的推广,朝廷需要警惕大农场主为了利益大量种植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而造成粮食的产量下降。
因此朝廷要有一个粮食价格基准,不允许粮食随意降价,也不允许粮食随意涨价,保持粮食的种植利润在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
既能种植粮食获得利润,也不至于因此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而导致大周粮食短缺。”
“世人都逐利,若是看到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获利更多,朝廷估计也挡不住百姓种植经济作物。”
“想要调节百姓种什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税收,比如种麦子、水稻等主粮税赋可以低到三十税一,种桑树养蚕赋税可以定为十税一,甚至想要遏制经济作物大量扩张,还可以继续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