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新政(二)(1 / 2)
第196章新政(二)
与拥有零散土地的百姓不同,各个农场因为土地面积固定,赋税的额度固定,每个农场的赋税都是标准的一百贯。
整个山前的拍卖出去的农场已经超过一万户,光是农场的夏税就征收了一百多万贯,而且农场的赋税征收容易,各个农场主都是主动将赋税送到设在各地官仓的税官那里。
不但新科进士们大感意外,就连经过筛选留下来的原本衙门中的小吏都感到吃惊,他们怎么都想不到,历来不容易征收的赋税,今年征收的这么容易。
每年这些胥吏除了用各种手段威逼百姓交税之外,还要说尽好话,让各家大户带头交一些赋税,以堵住百姓的嘴。
胥吏敢对百姓使手段,却不敢对大户使手段,毕竟大户的背后有官吏撑腰,得罪了大户,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哪里会像今年这样,那些农场主都是主动向官府交税,而且都是足额的缴纳,没有一点儿隐瞒。
对于农场主为何会有如此表现,新科进士去问宋文远,宋文远没有告诉他们原因,让他们自己去想,谁能率先明白这个道理,他就先安排谁去主政一县之地。
要知道大周的进士可不是明清的进士,取得进士名额只要派官至少是一县县令,若是成绩好还有可能留京做庶吉士,成为朝堂清贵。
大周的的科举是每年都会进行,考中进士后大多数都是从从九品开始慢慢向上升迁,除了有特殊才能,或者背景深厚,想升到一县知县的位置,没有个三五年想都不用想。
一个县令的诱惑对于新科进士很大的,县令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仕途的分水岭,跨过去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就能顺风顺水升上高位。
升不到这个位置,可能一辈子就在各个佐贰官上打转,就算熬资历熬到了一定的年限,顶多也就是在州府的佐贰官上熬到致仕。
对于宋文远留下的问题,不出宋文远所料,最先明白过来的还是那几个一直表现比较优秀的新科进士。
比如吕蒙正很快就明白过来,他来见宋文远就直接说道:“爵爷!卑职想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
“这就是爵爷说的,什么事若是放到明面上就简单了,各个农场主很清楚,他们与官府签订的卖地契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土地的数量,以及需要纳税的数量。
卑职是见过那些地契文本的,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若是逾期不缴纳赋税,将按照每日千分之一征收滞纳金。
农场主主动交税,一方面是与官府还没有很深的勾连,地契明明白白也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空间,一方面是农场主担心逾期不缴纳赋税会真的被催收那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要知道一百贯逾期一天的滞纳金就是一百文,若是逾期一个月就要多缴纳三贯,他们可不傻,凭啥放着一百贯不交,非要多交钱。”
“圣功说的不错,这就是人性,也是宋某一直提倡的透明化施政,任何事只要不去遮遮掩掩,漏洞就会变小,因为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