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二章:下乡也能闹出这么大动静?(2 / 5)
“都是从书上学来的,还没有尝试过,先试试看嘛。”秦浩说道。
县领导赞赏的点点头:“嗯,不错,学以致用,现在农村就是需要你们这样有知识,敢做敢拼的知青来建设。”
知青办的马主任立马附和:“对着呢,这知青啊文化程度高,在城里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来到农村,那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嘛。”
众人一阵配合,将气氛推到了**,秦浩这些知青却是看得直摇头,既然农村这么好,这些当官的怎么不下乡呢?
差不多一个礼拜之后,村支书拿着一张报纸找到秦浩,兴奋的指着封面。
“小秦呐,你瞧瞧,你都上报纸了嘞。”
这年头能够上报纸,那绝对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秦浩接过来一看,还真是,封面上就是秦浩跟县领导站在成堆的大豆面前合影的照片,作为背景的大豆堆将二人的身形都闲得有些渺小,这个拍摄角度就很考究,估计是从上往下照的,不愧是记者,专业吃这碗饭的。
至于文章的内容,也是夸赞秦浩带领一众知青,不得不靠,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自给自足的故事,当然,记者的文笔相当好,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艺术加工。
比如中途遇到过什么干旱啊、暴雨啊、虫灾啊,反正只要是能影响庄稼产量的,基本都写了一遍,然后就是秦浩带领知青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这些灾害,确保了大豆高产。
这篇文章要是放在后世,估计会被骂成筛子,因为逻辑不通顺,很多困难压根就不是靠人力就能克服的。
然而这是六十年代,人定胜天是一种被广大民众认可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创造了许多奇迹。
所以这篇文章的出现,在民众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尤其是在知青群体当中。
许多知青来到农村之后,发现这里不仅条件差,而且吃不饱、穿不暖,简直就跟坐牢似的,一个个开始自暴自弃,有的更是成了村溜子,不是偷王寡妇家的鸡,就是拖李老汉家的狗,这也极大恶化了知青跟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
秦浩的出现让知青们看到了,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活法,靠自己的双手也可以闯出一片天来。
当然,也有一部分知青觉得这就是作假,怎么可能五个月内就实现自给自足?要是种地真那么好种,村民怎么还吃不饱饭呢?
钟跃民就是其中之一,眼看五个月的期限已经过了三个月,钟跃民带领的这帮知青,别说种地了,就连荒地都没开垦出来。
相反,由于不需要再去队里干活,不少知青性子都玩懒了,一个个每天去田里装模作样的刨两下,然后就不知躲到哪里去睡觉了。
至于五个月之后领不到口粮?他们才不担心呢,实在要是没饭吃了,他们就跟上次一样,去县里要饭,要不到饭就去找知青办,总不会有人看着他们饿死。
一个个算盘打得很精明,甚至觉得秦浩这帮人就是傻子,明明可以躺着等吃饭,何必那么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