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创业之路(一)(1 / 4)
年,全国性的创业狂飙席卷而来。
在整个华夏,每天有多家公司成立,每分钟就诞生一位创业者。
全国家风投机构,比星巴克还多。
有亿的风投资本,投向各种类型的创业项目。
瞬时间,超过万辆的外地车子,涌进燕京的大街小巷,挤入了网约车市场。
只要能想得到的行业和领域,都有尝鲜者跃跃欲试、热火朝天折腾着。
创业者们不分昼夜,端坐在创业咖啡馆里,激情万丈、唾沫横飞聊着商业计划书和宏伟蓝图。
有一条当下很时髦的应景广告,令所有创业者心有戚戚焉:
创业者吭哧吭哧布置着新办公室,来访者随口问一句:想把公司折腾多大
创业者坚定地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上市!”
互联网创业的念头,勾搭着职场上大批像贺凡这样的离职和失业的白领。
撺掇项目、找天使、一轮轮融资、成为独角兽、最终上市套现,成为了所有人崇拜和信仰的套路。
创业,瞬间成了华夏许多普通人在这个年代的规定动作。
受到滚滚而来的创业大潮影响,贺凡和萧雅兰终于下定决心,破釜沉舟,把原来在东三环的那套三居室,在海淀区置换了一套三居室,这样一来,省去了每个月的银行按揭。
为了节省汽油费和停车费,把车子也给卖了。
年春节之后,在位于燕京理工大学附近的一栋写字楼里,租了一百多平米的办公室,并从母校招了十几名在校大学生。
当年,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创业的气氛非常浓。创业公司从校园招人非常容易,大把在校学生,乐意跟着一起做创业梦。
贺凡和萧雅兰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在开业的那一天,宴请了几位大学老师、同学,曾经要好的同事、朋友,还有朋友介绍的朋友。
看着眼前的好一派景象,贺凡坚信,在不远的将来,自己一定会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成为行业的翘楚。
模仿前人的经验,十几个大学生开始按照贺凡的规划,没日没夜做内容。随后,找人帮助刷数据,刷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