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拜访金尼阁(2 / 4)
其中苏州更是大明最大的手工业城市,仅一府就贡献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赋税。
陈诏坐在马车里,掀开窗帘看着来往不绝的行人,满眼望去形形色色的汉服,宛如古代诗画一般。
不知不觉,马车到了一处湖边别院前停了下来,车外传来张信的声音:“陈公子,到了。”
陈诏赶紧下车,眼前的大湖波光粼粼,一颗颗粗壮的垂杨柳沿着湖岸排开看不到尽头,光秃秃的柳枝像无数根细绳,还未到柳叶发芽的时节。
“这就是西湖吧。”陈诏赞叹了一句。
“正是大名鼎鼎的西湖,陈公子稍待,我去请门子通报一声。”张信说完走向别院大门。
“晚生陈诏,拜见四表先生。”
陈诏在一处厢房里第一次见到了来自欧洲的传教士,此时的金尼阁老态龙钟,躺在太师椅上气色很不好,穿着一身道袍戴着方巾帽,一把花白胡子倒像个大明老士绅,陈诏拱手作揖,称呼四表先生则是金尼阁的字。
“幸会幸会,老朽听张教士说陈小友在浙洋两个月便扫清了海寇,真乃才俊也。”金尼阁语气低沉,一口大明官话还真是标准。
“晚生自南京远道而来,本想去普陀山礼佛,路过海岛竟撞见海寇烧杀抢掠,我心不忍,只好出手相救,岛民何辜?”陈诏大气凛然的说道。
“陈小友有大爱,令老朽佩服,听张教士说,你对本教很感兴趣,是否有心加入教会,信仰耶稣呢?”金尼阁不拐弯抹角的交流方式倒很有欧洲人的特质。
“正是,但晚生对耶稣教知晓甚少,想多借些欧罗巴的典籍学习,只有了解透彻才能知其所以然,晚生不敢盲信。”陈诏亮出条件,先给我书!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陈小友有心钻研教会典籍,实属难咳咳咳”金尼阁话没说完就开始剧烈咳嗽。
“晚生听张教士说,老先生从欧罗巴带来了上万册典籍,不知这些书可都出版?”陈诏等他咳嗽停了继续谈书。
“哈哈,哪有上万册之多,张教士夸口了。七千册还是有的,老朽本欲创立译社将这些图书汉译出版,可惜至今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金尼阁说完叹了口气。
“可是有什么难处?缺少工费吗?”
“唉,算是吧,子先先生多方联络奔走呼号,户部就是挤不出预算,皇帝对此事也漠不关心。”金尼阁语气中透着绝望。
子先先生就是徐光启,天启三年时还在礼部任职右侍郎,天启四年就被九千九百岁魏忠贤搞回老家了,现正在上海县家中编写《农政全书》等著作。
天启皇帝醉心木匠活,去年在西苑游船落了水,今年最后一年,到了八月份就会驾崩,哪还有心思管你什么翻译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