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信手拈来的计算(2 / 5)
诗文本身再好也没用。
自己手里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好是好,但和《呓语》是不是契合,谁也不知道。
徐年揉了揉太阳穴,开口道,
“丛文书局已经把外事任务的等级又提高了,所以报酬自然也提高了不少。”
“待会儿我会把《呓语》初稿发下去,谁要是有了灵感写出诗文来,直接交给我。”
“丛文书局的期限是二月十五,我的期限最迟在初十之前,实在不行,我只能把这个外事任务,推给竹山其他兄弟楼台了。”
谁都有灵光一闪的时候。
有时大师也搞不定的诗文,某个学徒就能写出一首来。
这种事在书院,并不罕见。
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太白的《登第九楼台》。
新来的学徒,写出一首掀翻了几十个大师的登顶之作。
目前为止,大家对太白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妙手偶得,灵光乍现。
至于能不能写出第二首堪比《登第九楼台》的诗作,众人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秦修满和徐年也是如此。
不是不可能,而是太难了。
强求不得。
天时地利人和都要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
徐年此时也只能广撒网了,寄希望于第九楼台所有人的智慧,也许就能冒出这么一两首契合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