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青年有才临江水 后生可畏破剑阁(2 / 3)
张浦点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皇帝接道,“当初要是我们败了,那就输的一败涂地了。樊知古要是架不起桥来,朕和张卿就出了个从九品的成本,不用担心。”
樊知古到安庆后,安庆刺史给他做了妥善的安排。根据樊知古的要求,给他和随从安排在沿江一座寺庙住宿。樊知古要了一艘小船、蓑衣、皮绳等工具,刺史给他一应俱全的准备好了。樊知古正式开始他的工作。
皇帝不是不关心樊知古的水位勘探,而是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先让他做做看吧!现在集中精力、全力对付蜀国。汉军两路节度使、一路水军、还有禁军一共十六万,攻伐蜀国的战争已经打响了。
修米仓道也好,石守信在巴州不断骚扰也好,都是为了将蜀国的注意力和军队吸引到这个方向上来。现在,这个战略已经基本实现了。蜀军的大部队已经被石守信吸引到了中部的阆州和蓬州附近。实则汉军东部军队才是主攻。借道南平的东路军人数最多,共计八万。
南平国在接到皇帝的圣旨后,有些大臣反对借道,一怕朝廷名曰伐蜀实则灭南平,二怕朝廷真的攻灭蜀国,南平日子会更难过。南平的实际掌控者、太师兼荆南节度副使高保勖却没有采纳。大臣们说的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废话。如果不同意的话,朝廷十几万大军怕是就要向荆州而来了!高保勖以哥哥南平王的名义非常干脆地向皇帝上奏表示,全力支持朝廷攻蜀,并请求派兵协助作战。
看到南平王的上奏,皇帝非常满意。他回复说,我们君臣之前就不用客套了。战备物资朝廷会准备好,兵力也非常充足。南平王只要全力防御江南即可。高保勖是以退为进。话说到这份上了,万一汉军真是攻灭南平也会善待他们兄弟吧…
东路汉军从归州沿江而上,水陆并进、猛烈进攻夔州城。宁江军节度使高彦俦以三万蜀军死守,并向都城求救。中路正在阆州布防的石守信面对两路十几万蜀军,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可是让石守信感到意外的是,有十余万的一路大军统帅偷偷派来了使者,向石守信表明自己不敢对抗大汉天威,表示愿意原地待命,为大汉消灭另一路蜀军赢得时间。本来嘛,打两路敌军基本策略就是先打弱的,打完再全力对付强的。收到有私人印记的降书,石守信斟酌了一下,决定冒险信一次,博一把。他以五千兵先稳住不想打的一路,将三万军全部应战蜀国太尉李承勇的四万蜀军。
本来,西路刘继业的任务是见机行事;可收到命令后的刘继业非常郁闷。汉中到巴州这条路是他打通的,现在由中路军接管了,三路军就他这路最难前行。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剑阁守将李孝连将降书送到了驻扎在阶州的昌武军节度使刘继业处。
刘继业和夫人折子悦分析,这会不会是蜀军诈降呢?仔细看降书,李孝连称自己是蜀国宰相李昊之子,秉承父命归顺大汉,愿意交出剑南诸州,也包括剑阁要塞。但是,文州刺史全师雄是个顽固之人,不敢让他知晓此事,恳请大汉军队突破剑阁,首先消灭文州的全师雄。
刘继业自从上次回汴京见过叔叔之后,被叔叔的小心谨慎教导了,心知当初攻蜀属于一拍脑门就干,太冒进。这次,看了降书,也无法鉴别真伪,遂把李孝连的降书派人火速送往汴京,向皇帝请示是否接受李孝连投降。
可远在汴京的皇帝无法给刘继业下命令啊!只有一份降书,这种战术问题应该由将军根据实时情况决定。皇帝把这份情报给太傅姜成信和枢密使张浦看,然后回了两个字“速决”。对于伐蜀之战充满信心的刘承讯想,当初那个大胆的侄子怎么突然这么谨慎?这种谨慎不是在贻误战机吗?
实际上,刘继业一边谨慎地把降书十万火急的送给皇帝,一边和贤内助加顶头上司商量此事。汉朝不设监军,唯有昌武军有一名名义上的监军,就是折子悦…两人一商量,当然不能等到汴京下决策,李孝连真降肯定也是冒着风险的。折子悦非常激动,认为无论李孝连是真降还是假降都是攻破剑阁的良机。她向夫君道明,现在共享的军情是石守信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西路和中路都离成都五百多里。昌武军的前面是剑阁天险;石守信禁军前面是十几万蜀军;高怀德和邱衡的大军离得远,可是人家人数多啊,蜀军全被拖在中部和东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刘继业看向手下的都指挥使和都统,部下们也是意见不统一。刘继业想到皇帝没有明说“先到关中为王”,不过三路大军的统帅都心知肚明,谁先攻下成都、谁就得首功。
想清楚利害关系后,刘继业站起来,对众人说,“取道汉中攻巴州、攻平昌、攻通州,我们昌武军一马当先,数万将士战死沙场。结果呢?仅有夫人射杀蜀国王爷得封二品,我所得五百两银和朝廷的抚恤金全给阵亡将士家属了。一战下来反倒便宜了邱衡封侯拜将。人生能有几回搏!老哥们!这一次我们就搏一把!成了,我们在成都城上饮酒开怀、坐等中、东两路大军;输了、大不了为陛下尽忠!”
几位昌武军高级军官被刘继业一鼓动,纷纷表示,节度使说的对!人生能有几回搏!这一次就搏一次,成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不成,最多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