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目标是西不是南 大汉首敌数楼兰(1 / 3)
送走了内阁大臣们,皇帝刘承讯和太傅姜成信继续商讨西川的布置。太傅并不赞成两位枢密使的建议:将李孝连的左川军放在剑州、周青的右川军放在夔州,和成都形成一个三角,相互倚仗相互驰援。
太傅表示,剿灭了谢行本,陛下确应立即将塞北和两川的刺史对调。从塞北调到两川的刺史们是没有再次发生叛乱的根基的,而司马、判官有刺史制约、叛乱更无从谈起。太傅反问,“陛下,至此,谁是两川最不稳定的因素,谁最有可能和有条件叛乱?”
刘承讯思考再三,说,“立即解散左右两川之军,将李孝连和周青等调到汴京任职。”
太傅点头,表示同意。
承讯又问,“太傅,那把刘继业放在成都,会不会无法制衡?”
太傅说:“陛下所言极是。昌武军节度使对陛下的忠臣是毋庸怀疑的,可是……”
不用太傅言明,刘承讯也明白,刘继业对陛下忠诚并非代表他能够服从皇太子。一旦政局有变,就算刘继业没有想法,他下面的人也会有想法,说不定就会有人鼓动他象孟知祥一样割据两川。
承讯问计于太傅。太傅建议,调昌武军镇守夔州,一来可以远远瞄着东、西两川,一旦有风吹草动,即可令夔州的刘继业和秦州的石守信赶去平叛。将来一统天下或收服南平和南楚之时,顺势将昌武军调出东川。
承讯问,“这样一来两川腹地是不是太空虚了?”
太傅认为,蜀地之民生活富裕少有民变,要防的是大将而不是百姓。而且米仓道已经全线打通,一旦有更大的问题,禁军可以立即入川。
承讯思索了良久,觉得太傅的部署更加合理。布置完成后,承讯又提到,原来想着两川既平,就准备大举渡江南下直指金陵;现在被归义军和吐谷浑说得又有点想征战河西,想听听太傅的看法。
太傅表示,“臣的意见仅供陛下参考。蜀国已灭,陛下越晚打江南,他们抱的越紧。至于河西,先让吐谷浑和东楼兰打得两败俱伤,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去帮助吐谷浑消灭东楼兰,岂不是利益的最大化吗!”
经太傅这么一说,承讯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现在江南各国因为都害怕中原方才休战,正好乘着各国一时半会结不起盟来,赶快各个击破;至于河西,就座山观虎斗。那么,就先一统天下,再打通河西走廊。
三月的汴京依然春寒料峭,萧淑沂就是这几天临产了,刘承讯只要有空就陪伴在她身边。
二十二日晚,皇帝就在皇后身边等待,直到产婆亲手将儿子交给皇帝。
刘承讯的嫡长子出生了。萧淑沂睁大眼睛看着承讯,非常激动。皇帝说了,“不是公主!”如愿以偿地生了儿子的萧淑沂面露微笑,闭目养神,刘承讯给儿子取名刘继棕。
皇贵妃听到消息却没有太过惊慌。这一天她一直在等着,早已有了心理暗示;因此,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也没有太慌。本来,李沁努力安慰自己,儿子都已经是皇太子了,应该没有什么吧!可人言可畏,秀宁宫的太监宫女都说,贵妃娘娘不能掉以轻心,陛下可是给皇后的儿子取名刘继棕啊!太祖,世祖,将来陛下该叫太宗吧!嫡长子要是……,那继什么宗呢?
表面上,李沁把宫人们一通训,不要胡思乱想!可实际上,她更坚定了之前的做法,好好培养儿子。后宫的事情,能交给钟芳芳尽可能交出去,还努力向太傅请教如何教导皇太子。太傅姜成信知道皇贵妃为何如此不安,他告诉李沁,“本来,有些事情臣不该说。可是又怕皇后和皇贵妃之间有隔阂。娘娘,陛下现在越来越认可皇太子。陛下还很年轻,再过十年八载天下一统后,仁孝的皇太子守天下挺好!未必要有太祖的文治武功、陛下的雄才大略才行。再说了,太子才九岁,谁敢说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李沁倒有自知之明,觉得儿子难以超越皇帝,不过太傅的话多少给了她安慰。
对于刘承讯来说,嫡长子也有了,更是全心全意处理朝中大事。萧淑沂也来了干劲,还没出月子就仔仔细细看两川的调整方案。萧淑沂也赞成太傅的观点,两川就暂留镇守夔州的刘继业,防御大理国的边陲军队,其他各州就由刺史管理。
于是,皇帝正式下旨,调昌武军镇守夔州,管辖开、安、万共四州之地;封石守信为义成军节度使镇守秦州,管辖凤、成、阶四州;封郭守文为都指挥使,镇南大将军,领军镇守善阐府;左川军和右川军全部解甲;封李孝连和周青为文职正三品东川巡阅使和西川巡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