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丰碑树立玉门归 十万火急跃马回(1 / 3)
五月中,汉军从伊州向沙州撤退,归途之中张浦一直有点提不起精神,来日意气风发,归途有些悲壮。刘承讯问张浦,“是不是觉得五万余将士血洒高昌城,仅仅收回了伊州一城,有些得不偿失?”
王景崇和王彦升也纵马过来,表示有此感觉。刘承讯先是向爱将们再次感慨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然后说道,“朕也曾以为,腹心之患在江南,可是皇后却告诉朕腹心之患在河西。起初朕不以为意,现在是越发体会到了。”
王景崇说:“请陛下为我等指点迷津。”
刘承讯笑道:“王爱卿,是在佛之国呆久了,佛语都出来了。好,朕就指点迷津。”
刘承讯告诉将军们,“如果不来救援高昌,黑汗汗国很有可能就灭掉了高昌国。现在我们攻打黑汗汗国都如此的吃力,要是黑汗汗国把高昌再拿下,大汉和黑汗的国界就推到玉门关了。如此一来,得在玉门关驻守多少万大军才能保证河西的安全?”
刘承讯给众将鼓劲,“诸位不要灰心,虽然看似功绩不大,伤亡惨重,可是我们这一战保障了大汉西北的安宁,是值得的!”
刘承讯正说着,突然想起来,“唉,忘了一件事!”
众将皆问,“陛下,什么重要事?”
刘承讯微微一笑,“在避风驿光顾着祭祀,又见那里荒凉,因此没想起来。现在回忆起那里两边都是山,应该在山上雇佣工匠,刻上’大汉皇帝刘承讯,携枢密使张浦,大将王景崇、齐藏珍、王彦升、张远征,与众将士征战到此’。”
众人都说,“是啊!此战如此艰险方才收复伊州,应该把陛下和我等的功绩留下。”
刘承讯告诉众人,“等到了玉门关,一定要记得提醒朕,在玉门关外树立一碑,刻上’大汉皇帝刘承讯,携枢密使张浦,大将王景崇、齐藏珍、王彦升、张远征,与众将士救援高昌国、收复伊州,两渡玉门’。”
刘承讯意味深长的对张浦说,“朕本来觉得有了大量的骑兵,已经开始满足于现状了。现在想来还是要大规模提升火器的威力啊。开发火器不放在武备司了,直接在枢密院设立火器司,招募工匠师傅,进展情况随时向朕汇报。”
张浦领命,表示回到京城就和两位宰相协调,把武备司的火器研究的人员和设施调到枢密院,并继续在民间招募相关工匠。
刘承讯心想,有张浦当枢密使确实是完美的大管家啊!各种战备工作都做的井井有条。事情只要皇帝想到了,提出来,张浦就能安排稳妥。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果然,两日后,汉军抵达玉门关,碑亭已经建好,碑石屹然矗立,字也刻好了,树立在玉门关外。张枢密使还是那个风格,提前安排前哨至玉门关,把皇帝要求的事情办的妥妥的。事实上,重臣们都对皇帝的风格也心里有数。皇帝不是个讲究的人。提出要求后,什么事情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掌握分寸,很容易让皇帝满意。
在玉门关短暂休息后,皇帝接受了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邀请,率军进入了瓜州城。二月出关、五月下旬返回,曹元忠直夸皇帝速战速决。
刘承讯告诉曹元忠,汉军在高昌城下击溃了黑汗汗国二十余万大军,迫使黑汗汗国全部退出了高昌国。现在,从伊州一直到鬼谷口,都已经划入大汉的版图。陈氏已经被任命负责镇守伊州,以后你们这两块地方远离京城又强邻环立,要相互照应。
曹元忠禀明皇帝,伊州和沙州本就相互照应,毕竟都是以汉人为主。此次,高昌国与黑汗汗国激战,归义军还是向高昌提供了帮助的。之所以没有出兵相助,一是高昌毕竟不是伊州,二是东楼兰很强势。
刘承讯明白曹元忠的意思。在高昌签订同盟协定的时候他就知道,高昌国和黑汗汗国的领主们有很高的自治权,甚至比以前的节度使权利更大。伊州和归义军是半同盟,但是并不意味着高昌和归义军有多深厚的关系。这在汉朝是不被允许的,可是在西域似乎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