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邯郸日常之竞赛(2 / 3)
如此,三个月过去了,被逮住几次后,郭开六人决定不出门了,直至赵偃恢复。
开始对决到现在,几人都纷纷请名师教学武艺,都不想成为被压在底下挨揍的那个。
除了武斗,也有文斗,文斗不能心服口服,就会开启手服模式。
于是,双方都在抓紧文武学习,谁也不想成为被服的人,毕竟每次以理服人的时候,周围都有一圈观众。
这也是各家默许这闹剧的原因之一,他们发现自己孩子从以前除了纨绔,竟开始好学了,导致不少没参与进来家族,纷纷后悔。
于是,一种各族家主谋划各小型争斗在邯郸盛行起来,不过,著名的还是杜哲、赵偃他们这一波。
谁让有赵国太子赵偃在其中。
赵偃痊愈下床,战力满额后,七人才敢小心外出。
而杜哲与嬴政等人,没有了学课,越发顽劣,被如今见识已今非昔比的杜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很快,杜凰请来了名师姬昊,给七人上起了课。
姬昊游历四方,学识渊博,但性格古怪。
姬昊不讲空空大道理,更像一名历史老师,善于向学生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从中灌输思想认识。
得知嬴政是秦国质子,而杜哲等人是无立场之人,不过显然站秦国。
姬昊就讲述了秦国奋斗史。
并教导了众人秦国律法。
嬴政听着奋斗史,只觉热血沸腾,惊羡于法的强大,对于秦国和法家学识,充满了向往,或许,这就是吴夏卞所说的:嬴政的路。
而杜哲只觉秦律所定虽不似前世认知的残酷严苛,但也事事过于详细,以律法做民众的道德约束。
秦国是法治理的国家,是王和法共同意志的国家。
从秦律作为切入点,秦国有点像战时经济政策,以简单高效的社会运行模式,服务秦国这台征战机器,尽最大限度的调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种模式,在战争时期是最优的,避免内耗,能更好地应对战争。
但战后,这种模式会限制社会的创新创造力,也会将战争时期形成阶级、利益团体固化,社会层面流通受阻,是极易积蓄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