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千里潜行(1 / 2)
当年阿济格、吴三桂进攻襄樊,大军将鄂西北抢劫、杀戮一空,还形成了一次浩大的难民潮。
之后王彦南下江西,何腾蛟向他问计,他便建议将汉江之北的居民全数迁到汉江之南,以免刚刚恢复,清军又来劫掠。
去年两顺王再次南下,汉江之北,已经是一片荒芜,成了明军牧马之所。清军便没有从此得到一粒粮食,因此这次阿济格南下劫掠,脑子里就根被没有考虑过荒芜的汉江之北。
此时在汉江之北,大洪山与大别山的山麓谷地之间,一片白雪茫茫中,三万五千余明军,穿着两件棉甲,将官外面还会多穿一件铁甲,身上具披着白色的斗篷,骡马拉动的橇车上,也盖着白布,整支队伍都融入到江北的雪白世界之中,不走近,很难发现这一支人马。
连日的大雪,加上官道已经被杂草和树木掩盖,使得士卒行走起来十分艰难。
戴之藩牵着战马,在淹到膝盖的雪地中跋涉,身后不时有士卒不慎一脚踩空,跌入官道两旁的沟渠中,不过好在积雪太厚,并未伤着,也没碰到水,立刻又被同袍拉了起来。
“到哪呢?”行走了许久,戴之藩抬起头来,看了看天色,雪已经停下,一轮冬日挂在当空,反而比下雪时更冷了。
身边一名亲兵,忙取出行军地图,然后又拿出罗盘,看了一阵收起来,急忙追上来,说道:“督镇,前面那座山是应山,在走二十里应该就可以看见废弃的随州城了。”
为了防止清军发现他们的踪迹,大军没有走汉江平原,清军想要探查,不仅仅需要跨过汉江,还要翻越大洪山,才能发现明军的踪迹,而清兵如此做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戴之藩听了,皱了下眉头,“才到随州?那不是刚走一半。”他停下步子,直起身来,眺望远方,“传令!大军加快行进,三日之内必须赶到枣阳。”
枣阳位于襄樊之东,新野之南,同样也已经荒废,明军到了此处便可与襄阳一左一右,夹击新野一线,切断清军的退路。
亲兵闻令,立时向后吆喝几句,听到声音的士卒,将命令后传,绵延数里的三万多人马,便真的快了一些。
清军,阿济格在汉江之南纵横近一个月,席卷向荆州时,本想凭借兵威迫使荆州开城投降,如此清军便能大赚一笔,但未想到,从湖南疾驰来援的王光泰,居然敢出城列阵,寻他浪战。
这让阿济格十分恼火,此次入寇与当年破关墙抢掠北直时,区别实在大了一些。
当年,他随皇太极破边墙而入,关宁避战,各地明军糜烂,城都守不住,更加不要说什么出城浪战,而这次他的骑兵虽然依然能够野外纵横,但破城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容易,城上不仅乡民凭城自守,城破也力战而亡,各处明军也没了溃逃、投降的迹象。
这种情况,让阿济格内心感到一丝焦虑,王光泰背城列阵,城上有火炮掩护,两侧摆上拒马,只等清军冲他正面,可阿济格也不傻,骑兵试探了一下,见无机可乘,便大军转而扑向武昌。
武昌城在长江之南,江面上有明军战船,清军威胁不到。阿济格之所以还要扑向武昌,却是因为湖广作为楚党的大本营,武昌又是湖广的省城,王彦下大力气在此经营,威胁武昌有一定政治上的意义,能为清兵的连续失败挽回一点面子。
原来的武昌城格局太小,去年王彦又在长江之北,汉江之南,两江交互之处,筑汉阳新城,为楚党培养官员的书院、武学以及各个衙门,还有众多商号的库房、仓库都在此地。
王彦虽然入主南京,但却并没有放弃对湖广等地的经营,他明白他的权力,便是靠着湖广、广南的支持,若是没有这些地方的支持,他在南京也是座不稳的。
阿济格的目标,便是汉阳新城,要是能抢最好,不能抢,便希望能讹上一笔,最次也可以威慑湖广,打击明军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