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千丝万缕(1 / 7)
随着众人一路向西,眼中所见也与初时大有不同。
这种不同不但包括沿途风光景致,由类似当年海墓裂隙的那种一片荒芜与神州自然交替出现,便成了自然风光为主的环境。
就连路上,都能偶尔见到些村庄和行人。
也就是这些个行人,让风昊大感惊奇。
因为沿途所见,大部分男人都与神州正常人没多少区别,女人也是一样。
但还是有极少数男子,如丁鹰和黄朝一般,乃是一副兵蚁形象。
如今可不像之前,只能听到黄朝一面之词,风昊展露出的实力让他在返回咸阳路上,可以为所欲为,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打听消息。
丁鹰倒是对风昊的行为很是欣赏,爷们嘛,怎么能随时听信旁人言语?就该小心求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风昊虽然也是一副普通人的样子,但百姓们可不傻,看丁鹰那一众秦军对他的态度便知道,这人,绝对不简单,至少他们惹不起。
普通老百姓跟官兵斗?嫌命长?
也是得益于此,风昊通过正面侧面的打听,多少对此秦皇裂隙(风昊命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大秦,乃是基于所谓民归民,兵归兵的一种制度,屹立不倒的。
所谓民,则是专职从事生产生活,很少涉及军事斗争的一部分人。
而所谓兵,名副其实,则是脱离生产生活,专职杀伐的暴力机关的统称。
而民与兵的界限,很清晰也很明确。
民,为人形。兵,为蚁形。
这事儿在大秦,就是天经地义,无人质疑,也无人去探究的常识,就好像渴了要喝水一样自然。
民有民的职责,兵有兵的任务,二者看似泾渭分明,却又相辅相成。
只不过,最近似乎很难得的开放了民从军的口子,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导致大秦百姓热情高涨,兴奋不已。
兵,不光是个职业,而是一个阶级。一个与民决然不同,凌驾其上的阶级。
又有谁,不想往上爬呢?
何况秦人对家,对国看得十分之重,既能保家卫国,又能跨越阶级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