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三娘婚事(1 / 2)
七月流火,暑意渐退,暖风徐徐,日光和煦。
恰逢七夕佳节,正是女儿们出外聚会游宴的好时节。
王伊莲等人本是下了帖子邀王三娘一同聚餐游园,可惜自昨日开始王三娘就没开过笑脸,今日又派了小厮阿莫前去思源斋询问却仍然没见到郑瑞,只听说他一早便出门而去,因此王三娘越发闷闷不乐,只道郑瑞心里没她,才会避而不见,如此便越发没有兴致参加什么游园会了。
王家府中的娘子婢子们都趁着这好天气晒衣服,竹竿子撑满了屋前院后,只见这色彩缤纷的绫罗绸缎比比皆是,远远瞧去好似是盛夏繁花一般。王三娘所居的小院题名锦阁,即锦儿之闺阁,大兄王澄曾说这院名太过浅白,王三娘却偏生喜欢这简单直白的名字,说是好记好懂又好听。
锦阁中,铃铛与一群小婢围着花圃中的凤仙花打转,打算采些花瓣捣成汁,好用来染指甲。王三娘觉得无趣便独自一人在府中漫无目的的散起步来。
离锦阁最近的是孟氏与王澄居住的蓁宜居,两个院落之间隔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花园子。蓁宜居之名是孟氏进门后由王寔亲自题的。蓁,草木茂盛也;宜,宜其室家也,故取此二字则有夫妻和顺、子嗣繁衍之喻意。
蓁宜居的大门半掩着,院中也晒着女子们的衣物,却不似锦阁里的喧闹,许是因为孟氏身怀六甲,听不得半点吵闹,故而整个院落中均是静悄悄的,再加之此时是午后时分,最是令人困顿之时。王三娘推开院门,果然看到了一个打盹的小婢,若放在平时王三娘定是要吓她一下的。
王三娘悄悄的绕过那小婢,沿着回廊走去。此处,绿树乔木多于夏花秋果,少了一份热闹却多了一份难得的雅静与凉爽。
蓁宜居中有一处书阁,是王澄与孟氏共用的,这二人皆是爱书之人,故而建了这处二层高的书阁来存放他们的藏书。王三娘沿着回廊径直绕过了正屋朝着书阁走去,只见书阁前的一片空地上张罗着几案榻铺,其上已然摊开了一卷卷古籍书简还有精心裁制而成的书册。几个小婢正小心翼翼的摆弄着书简,好让阳光晒去书卷上的湿气霉味,防止书虫的滋长。
不见孟氏在场,王三娘正觉奇怪,却见书阁洞开的大门中走出一个大腹便便的妇人,正是那怀胎六月的孟氏,她抱着两卷竹简从门里出来,因着身子笨重动作稍显迟钝。王三娘见她如此不免焦急的想上前去搀扶一把,却听一道熟悉的声音从孟氏身后传来,让她一下子顿足,迅速隐身在了一棵槐树后边。
“静淑,且小心些!”崔氏自孟氏身后赶了上来,忙忙的扶了一把,皱眉对一旁的小婢道,“你们几个给我上点心,若是大娘子磕着碰着,我定不留你们!”门里门外的一众小婢听了崔氏之言皆是喏喏言是。
“母亲不必紧张,我自会小心的!”孟氏柔柔道,“她们也都是尽心的,是我让她们将书阁里的书都拿出来晒晒,不想这几年积累了不少,一时半会儿还有些忙不过来呢!”
“这些事情让婢子们忙活就是,何必亲自张罗!”崔氏将孟氏手中的竹简取了过来,顺手递给了一旁的小婢,“你陪母亲去那边说说话!”崔氏示意自己带来的两个小婢在树荫下置了一张软榻,她则亲自搀着孟氏去软榻上坐了。
孟氏见她如此,心思一转便猜到了崔氏所来为何,于是主动问道:“母亲可是为了二郎的婚事而来?”
“可不是,前些日子为了张罗锦儿的笄礼,所以将斌儿的婚事放在了一边,如今闲下来了自然要为他好好筹划一番!”崔氏道。
“小郎的婚事自是要紧的。”孟氏见崔氏面带喜色,道,“可是昨日宴会里,母亲相中了哪家的小娘子?”
“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崔氏道,“我是相中了几个,都是人品样貌俱佳的,家世背景也与咱们家匹配,我也与她们的家人说了,让他们这几日就送了画像过来,好让斌儿也看看,都是这般好的人品,一时间还真不知道如何选择了!对了,上回那几张画像可给斌儿看过了?可有选中的没有?”
听此一问,孟氏又想起那日水榭中所得知的事情,表情颇有些不自在起来,无论如何,她帮着王二郎隐瞒此事终归是不妥的,若哪日纸包不住火了,她这个知情人却真真是里外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