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 刘裕崛起(1 / 1)
桓玄篡晋的过程中,甚至没有用兵过万的战事,所以桓玄得到帝位实在容易,东晋的战力在当时又是何等的拉跨。平叛孙恩的过程中,刘裕战功凸显,加上早早的站队桓玄,刘牢之死后,北府兵中声望最高的也只能是刘裕。
刘裕家连寒门都算不上,非士族出身,只是躲避战乱在寄居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的流民,很普通的流民。对于流民,能从事的职业似乎只能是农民和从军,刘裕选择了后者。在帮助桓玄平定卢循叛乱之后,刘裕回到京口,亲眼目睹桓玄篡晋的全过程,或许他觉得换做是他,也不是不可以。于是。公元44年二月,桓玄称帝仅两个月后,以刘裕为首,其弟刘道规、刘毅、何无忌、王睿、王懿、孟昶、魏咏之、檀凭之、诸葛长民、辛扈兴、童厚之等人开始收集人马,起兵讨伐桓玄。这十二人中不再有士族高门,似乎只有刘毅、孟昶能和士族沾点边,其余都是武人出身。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早就鼓动刘裕起兵;王睿、王懿兄弟俩是中原士族,本在前秦阵中,奉命抗击慕容垂,刚刚归附北府不久;其余几位都是北府旧将。按照刘裕的计划,刘道规此时在青州刺史桓弘阵中任职,刘裕派刘毅与刘道规、孟昶联合,杀掉桓弘占据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另一边让诸葛长民杀掉他的上司刁逵,占据历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和县附近;王睿、辛扈兴、童厚之在建康,作为内应直接向桓玄发起进攻。约定好时间后,一起行动。
刘裕以外出打猎为借口,与何无忌到京口城外召集部众,仅仅一百余人。第二天京口城门一开,刘裕、何无忌假称进城宣读皇帝的诏书,带领部众直接杀死桓修,桓修是京口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桓修的司马刁弘带兵来到京口城下,看到城墙上刘裕拿着桓修的人头,听到刘裕说司马德宗又复位了,思考半天后刁弘带着人马又撤了回去。
孟昶在广陵,劝说桓弘出城打猎,清早桓弘周围的人便出城准备,趁此机会孟昶、刘毅、刘道规带着几十个人冲进去把正在吃早饭的桓弘杀死,召集部众渡江与刘裕汇合。刘裕随后派刘毅将刁弘杀死。
刘裕将北府中的桓氏人马清除,过程较为顺利,然而建康、历阳都出了问题。
诸葛长民到历阳后,因误了日子而起兵失败,被刁逵收捕。建康方面,本来刘裕派人劝说刘毅的哥哥刘迈一同起事,结果刘迈将刘裕起事的情况全部汇报给桓玄,结果刘迈自己连同王睿、辛扈兴、童厚之等一并被桓玄杀死。
刘裕在京口附近招募士兵,得到一千七百余人部众,这是刘裕造反的全部家底。何无忌向刘裕推荐刘穆之为主薄,作为大管家,打理行政、后勤等,后来成为刘裕的定海神针。刘裕率领这一千七百余人向建康进发,行至竹里(今江苏省镇江句容市北,京口、建康间的重要通道驻扎下来。
桓玄堂兄桓谦等人请求马上派兵去进攻刘裕,桓玄认为刘裕的军队现在士气过于锋锐,如果迎战有什么差错那就完了。桓玄打算把大部队屯聚覆舟山(今江苏省南京市城区东北附近等待刘裕过来,他的部队白白跑了两百多里路,什么也没有得到,锐气自然受到挫伤,忽然看见朝廷大部队,一定会惊骇异常,到时再和他们干耗一阵,刘裕部众自然就会溃散逃走。无奈这么好的计策架不住桓谦等人一再坚持请求出兵。桓玄只好派人去进攻刘裕,当然桓玄派出的部队是其手中精锐中的精锐。刘裕经过血战,斩杀桓玄派出的将领,击溃其部众。刘裕阵中的檀凭之在战斗中深陷重围,苦战而亡。
建康城中的桓玄慌了,派桓谦等人率军驻扎在东陵、覆舟山等地,这些兵众加起来有两万。刘裕的部队吃罢饭,把剩下的那些粮食全部奶掉,开进到覆舟山以东的地区,派一些病弱的士兵登到山上,辉舞旗帜作为疑兵,并且分几路一起向前,把旌族布满山谷。桓玄派出的探子回去后说:“刘裕的军队漫山遍野,到处都已驻满,不知道有多少人。”桓玄越发忧虑恐惧。桓谦等人所统辖的士卒很多都是北府兵,是刘裕的老部下,一向非常敬畏佩服刘裕,所以根本没有斗志。刘裕与划毅等人分为几路兵马,向前冲击桓谦的战阵。刘裕身先士卒,手下的将士也都拼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喊杀声惊天动地。这时,东北风骤起,刘裕因此点起火来焚烧敌兵阵营,浓烟烈火直冲云霄,鼓声喊声震动建康城,桓谦等各路军队全部崩溃。
大势已去,桓玄决定逃跑,带着家属亲信与殷仲文等人一起登船沿着长江逆流逃窜。桓玄逃到寻阳,挟持司马德宗至江陵老巢,在江陵置百官,大修水军,不足一个月就已有兵众二万,似乎恢复些实力。在桓玄眼中,不是逃窜到了江陵,而是楚国迁都至江陵。
刘毅、何无忌等人紧追桓玄,攻陷湓口(今江西省九江市西龙开河入江之口,进占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后继续西进。五月,桓玄从江陵率军迎击,两军在峥嵘洲(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北长江中相遇,当时桓玄军虽然有兵力优势,但因桓玄经常在旗舰旁准备一艘小船,随时准备逃跑。桓玄的兵众毫无斗志,在刘毅的进攻下溃败,桓玄焚毁辎重后连夜挟司马德宗逃回江陵。
此时的江陵城桓玄已经压不住了,不时有人想暗杀桓玄。桓玄打算逃往汉中,但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儿、时任屯骑校尉的毛修之劝桓玄前往蜀地,桓玄听从。在江陵城西遇到护送毛璩弟弟灵柩回来的人马,话不多说,毛家的兵士向桓玄射箭,桓玄遂被杀,年仅三十六岁。桓玄头颅被传至建康,挂在大桁(建康城南的浮桥上。
直至公元45年三月,刘毅彻底攻下江陵,屠灭桓氏及其亲信,司马德宗被迎回建康复位。刘裕此时已在建康近一年,朝廷局势基本被其掌控。
刘裕入朝后,先把先前与自己处的还不错的王谧支起来,让王谧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而刘裕则被推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后来找出司马睿的孙子、武陵王司马遵为大将军,算是宗室、士族代表的配置基本算是齐全了。刘裕紧接着把桓氏一族及其亲信、不听话的士族等统统诛杀,将与自己一起起事的战友全部安排在重要地区驻守,朝廷内则由最为信任的刘穆之来打理。
刘穆之不负所托,仓猝间应办的公务马上安定就绪,全部恰到好处,刘裕于是一举一动全都向刘穆之征求意见。刘穆之也是竭尽忠诚、极力筹措。刘穆之仔细研究当时的情况,对于政令纲纪,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清理矫正,刘裕也能以身作则,首先以威行严法进行管束,使朝廷官员都能小心谨慎地奉行职守,不到十天,建康官风民俗顿时大为改观。
司马德宗回来后,刘裕被擢升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之前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同刘裕一同起事的刘毅、刘道轨等人也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各个地方基本被北府的将领掌控,东晋也由士族政权转为武人政权。或许刘裕觉得此时根基不稳,没接收都督中外军事的职务,只是要求回到京口,继续深耕北府。回到京口后,朝廷让刘裕都督荆、司等十六州军事,同时兼任兖州等三州刺史,除了扬州基本都成为刘裕的辖区。刘裕又向乐于行善的后秦皇帝姚兴讨要淮北土地,姚兴或许是疲于应对赫连勃勃的游击打法,不想在东面与刘裕为敌,于是答应将淮北南乡(今河南省南阳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等十二郡割让给东晋。
刘裕本着杀人就要杀绝的原则,公元47年,刘裕诛杀了试图谋反的桓玄侄子桓胤、殷仲文及其两个弟弟。桓玄余党于是被杀戮殆尽。年底,曾经救过刘裕也是刘裕在朝廷的寄托王谧逝世,扬州刺史的职务空缺,刘穆之力劝刘裕让其接受扬州刺史的职务,入朝辅政的诏命。扬州刺史的官府在建康,也被称作东府,加上刘裕自家的北府,以及都督十八州与之前加都的交、广二州,共都督二十州诸军事,刘裕名义上控制东晋。但此时地方势力依旧强劲,谯纵占据蜀地自立、卢循控制交广,北府旧将依仗共同起兵的功劳各自为阵,刘裕如果还有想法,面对他的难题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