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攒聚的读书人 以笔为枪(1 / 3)
曹旸和几名举子来到了他们元宵时去过的那处僻静的茶馆里,在二楼靠窗一隐蔽安静的角落坐下,谈起时局和对策。
辽东举子吴玄愤怒地说:“今天能割台湾,割辽东,明天就能割去整个东北,割去胶东,割去xj,割去云南,割去东南,割去华北,割去直隶。中国虽大,长此以往,再广阔的国土也经不住给日本、沙俄、英国、德国、法国等等列强蚕食分割。”
“我们要行动起来。”台湾举子邰琪激愤地说,“向朝廷请愿,给皇上上书。现在这个局面,就算我榜上有名有什么用?朝廷不管,我就回台湾去,听说我的家乡已经成立了义军,跟日本人拼命了,大不了一死而已,哪能如此忍气吞声?”
曹旸冷静下来后说:“康梁二公在积极游说,要我们这些参加科考的举人团结起来,给皇帝上书,向朝廷请愿,撕毁条约,拒绝割地,我们愿意弃笔从戎上战场,与日本人拼死一战。”
其他举子附和,大家心头为之一振。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辽东和台湾现在不是砧板上肉的问题,已经被日本人从案板上拿走了。”邰琪愤怒地说,“决不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诸位为辽东和台湾讨还天理公道,我作为台湾读书人,谢过大家。若台湾幸免于此次祸难,等我从台湾回来,给大伙儿带上本地酒聊表感谢。”
“我也要去辽东,辽东若被割走,那我就把血洒在那片土地上。”吴玄悲慨地说。
“来吧,我们干吧。”曹旸说道。
现场找来纸笔,由曹旸搦管执笔,给康公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信,支持康公主张,愿意赴汤蹈火。
大家在信上签名后,交给另一名与康梁联系紧密的举子,代为送至康公手中。
康公写就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各省上千名举人积极响应,曹旸等举子到康公栖身处连署,然后奔赴都察院门前,与数千市民一起请代奏。
所上之书中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前三者是应对局势之变、救亡图存的救急之举,最后一项是富国强兵的重要举措。
都察院收了上书条陈,在兵丁的森严守卫中劝散了上千举子和数千市民,告诉他们上书一定会陈给皇上。
由于形势危急,吴玄和邰琪等不得科考发榜和上书结局便动身回乡了,他们来到火车站,买票后分道,赶往各自月台等车。
吴玄坐火车到天津后,乘轮船去了辽东。邰琪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中间经过倒换,到达福建沿海港口,坐船去了台湾岛。
上书是否到达了皇帝手中不得而知,但在举子和市民的反复静坐请愿的逼迫下,清廷终究还是给出了拒绝的答复。
虽然上书和请愿都失败了,但“变法图强”的思潮深深烙进了国人的心中,举子们和很多仁人志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救国行动,有些著书立说,翻译外文,宣传先进思想,有些创办报刊、学会、学堂,从教育抓起,培养拯救国家、精兵励武的人才。
科举结果张榜公布了,曹旸榜上无名,对此他并没有十分沮丧,毕竟国家乱成了这个样子。
他认识的举子里,上皇榜的不多,也许他们和他一样,都是性情激越的人,对时局太过悲愤,心思难以凝聚在科考上。
邰琪倒是高中皇榜,可他对能不能上榜早就漠不关心了,正在台湾的山水密林间与寇敌拼杀。命都不要了,要显贵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