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四章:打死也不出兵。(1 / 4)
金兵刚刚退走,以文官为主的建炎小朝廷又经历了一场风波。而这场风波的主角是在高宗逃跑中立下大功的宰相吕颐浩。
江南地区重新得到太平,高宗皇帝和建炎朝廷自然是要收拾山河,重整旗鼓,恢复统治的秩序。
如何恢复秩序,关键的核心在于一个“钱”字。
连续几年的兵荒马乱,建炎朝廷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度越来越低了,很多地方政府和诸如漕运等地方势力越来越不听话,屡屡截留税收不上缴,给朝廷造成很大的困扰。
吕颐浩为人刚直、性急、兼且暴躁,即便是对着叛军的刀枪也敢大声叱喝,更何况如今是太平时日。
于是吕颐浩接连下了几道命令,实施“财源确保政策”,把盐、铁等重要物资的专卖,经制钱、月桩钱等的征收管理,全部纳入朝廷的管制范围。
结果是,这些政策一出,引来了无数反对的声音。
站在朝廷的角度,吕颐浩的政策没有错,错就错在朝廷的管制力量太弱了,而且吕颐浩实施政策的手段也略显粗暴。
实在没办法,高宗皇帝唯有罢免吕颐浩的相位,把年仅三十一岁的参知政事范宗尹推上了宰相的位置上。
建炎四年五月,即岳飞收复建康府的当月,高宗皇帝依据宰相范宗尹的建议,陆续在淮南东、酉路,京西南、北路,荆湖北路和陕西的一角。划分成若干个小军区。每个军区设立镇抚使。管辖两个至四五个府、州、军的防务,并兼管民政和财政。
镇抚使是个新的名称,相当于唐朝的藩镇。只不过藩镇割据最为老赵本家所嫉讳,就换一个叫法而已。
这样的镇抚使辖区建炎朝廷封了约二十个,委任镇抚使三十余人
这些地区大多是被盗匪、土豪、溃将、摄官等所占据,朝廷的话语权不大。范宗尹认为,此种措置虽“稍复藩镇之法”,却是抵挡金兵的“救弊之道”。
其实。范宗尹的主张纯属消极防御性质,根本不是规划克复故土的深谋远略。
上述地区饱受战祸,经济凋弊,加之各镇抚使辖区不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即使是单纯的防御,也不可能有效抵抗金兵。
更何况镇抚使们的成份复杂,人心各异。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他们或叛变投敌,或火并被杀。或战败牺牲,或丧失辖区。种种结局,难以概述。
这就是所谓“救弊之道”的历史见证。
在这场分封大戏中,岳飞也凭借他过往的功绩分到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