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巴赫曼尼之战(2 / 3)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印度兵死伤的差不多了,现在赶到的都是明军主力,用起来肯定是万分小心。
后续几日,随着印度军、高丽军等的陆续抵达,朱棡也大胆了起来,开始在一些轻型火炮的配合下尝试性的进攻古尔伯加。
巴赫曼尼的城市没有中原那么坚固,这几日明军的攻城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要不是朱棡考虑到各种问题,相对求稳,这会可能已经攻克首都。
朱棡的稳重也不无道理,巴赫曼尼已经是囊中之物,早晚也只是这几日而已。
在明军不断取得战果的时候,后续的重炮终于抵达,有了底气的朱棡果断下令全军休整一日后对古尔伯加发动总攻。
总攻的过程也是十分顺利,毕竟连大马士革这种坚城的城墙都抵挡不住后膛加农炮的火力输出。用它对付古尔伯加也属实是不讲武德了,几轮炮轰以后,大片的城墙倒塌。
印度兵和高丽兵一马当先杀入城中,身披重甲的先登勇士面对三哥属于飞龙骑脸。不出半天的战斗,明军占领了超过一半的地区。特别是中午时分,明军主力开始进攻以后,三哥的防线在迫击炮的轰炸之下,如同纸糊的一般被捅破。
见到大势已去的苏丹率残军投降,朱棡也没有为难对方。
后续将巴赫曼尼苏丹以及毗奢耶那伽罗国王一起打包送去了应天。
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朱棡将巴赫曼尼地区单独建省,并且将治所移至比达尔。
由于巴赫曼尼之前就存在的尖锐的宗教矛盾,加上此前朱棡为了师出有名,蓄意挑动,虽说已经占领了整个德干高原,但是不同规模的宗教冲突甚至是起义此起彼伏,一时间让朱棡甚是头疼。
之后的印度南部、中部将会是他的封国,所以并未选择和稀泥的方式,而是如同汉代那样进行移风易俗,逐步实现同化。
应该是遗传的原因,朱棡现在更多考虑的是为了儿子朱济熺扫清障碍。
朱棡明白整合印度需要杀人,需要大量的杀人,朱棡也希望儿子接手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矛盾较为缓和的封国。
当然晋王的地盘也就止于德干高原,虽说小朱倡导了亲王们的对外扩张,但是也不会使某些亲王的实力过于膨胀。
征服整个印度势在必行,但是富庶的恒河-印度河平原,小朱肯定会收归直辖,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控制晋王府,防止晋王在印度无节制的做大,最后如同四大汗国一样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独立国家。
半个月后,安顿完东线的朱济熺也来到比达尔同朱棡会和。
印度南部的战争可以说已经结束,但是又可以说是刚刚开始。
朱棡作为一个老父亲,对于儿子开始了言传身教,甚至渐渐的部分事情朱济熺也开始尝试着独自处理。
北部的德里苏丹国此时根本没有心思关心南边的情况。
虽说早些时候通过贸易得到了大量的制式铠甲以及少部分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