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大中华民族事务委员会(1 / 3)
第二百零一章大中华民族事务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下令严禁各地政府奢华浪费,政府官员出差办事,一律从简,纠察和惩处一律从严。每一级别的住行标准都有异常严格的标准,而且相差并不大。在地方,省市县镇四级行政机构统一设立接待所,不单独批建接待所。在中央,各主要部门设立接待所,并且严禁各地设立驻京办,严禁各地“跑部钱进”。
新中国外交部接待所。
张岷山一行抵达大陆,拜访了外交部后,就被安排到了这个接待所。外交部接待所的布局很简单,几幢普通装修的小楼,内部的装修也很务实,严肃、隆重却又不奢华。张岷山父子四人从南洋出发,半月不到就将求见新政府领导人的信函交到了外交部,一路上也算是顺风顺水。
“新政府果然不同凡响,比起以前孙先生建立的民国,强了太多太多。”张岷山用手指点着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对旁边的大儿子张长江说道,只见那报纸上的头条新闻是‘为人民服务’,内容则是两湖日报的一名记者回乡祭祖,见家乡的基建事业搞得如火如荼,随即去工地上做了几天活,准备用实际体验来感受一些新闻元素,不想却在这座大型水库的工地上目睹了一名老工人累得吐血的事件,后来记者才知道,这名老工人其实是市水利局长,上任后就开始在市内各大水利工地上忙碌,参与建设。记者以自己一周的工地生活,写成了这份新闻稿,发表在了两湖日报上,“长江,你看,堂堂的市水利局长,主管一方水利,居然累的在工地上吐血,不容易啊。”
张岷山的大儿子接过转载报道的日报看起来,良久抬头道,“工地缺人缺技术人员,连水利局长都亲自下乡,这说明新政府的建设决心异常大,政府官员也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这一上午看到的新闻报道,让我对大陆新政府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张岷山合上报纸,掏出怀表看了看,“你出去看看,长河和长海拍电报也该回来了。”
“好的,父亲。”
张长江出去不久,就带着两个弟弟回来了,接待所因为毗邻外交部,所以专门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电报分局。昨天张岷山将万民书交到了外交部,晚上就被安排住进了接待所。他也没着急,这么大一个国家,自己等人又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南洋小地方出来的,若是照着明清的做法,递了折子,还不等个一两月的。他也就安心住了下来,随即让张长河和张长海去给南洋拍了电报报平安和办事的进度。在汉中岛上,除了荷兰人的电报局外,张家还经营有一个小电报局。
“父亲,我们在电报局向南洋发去电报后不久就收到了回电,说是如今南洋的局势有些不平静,尤其是荷兰人又在雅加达煽动印尼人与华人争斗,这种风潮有向其他南洋地区蔓延的趋势。爷爷让我们要抓住机遇,务必完成既定任务,争取到新政府的支援。”
张长河将收到的南洋回电递给自己父亲。
张岷山看了看,随即心忧不已地放下电报,叹气道,“我也想快点,不过事情急不来。新政府虽然是开明的政府,也是为民做主的政府,但是,那是相对于大陆居民而言。我遍观各种报纸新闻,都没有发现海外华人回国的大事件,现在还摸不清新政府对我们的态度啊。”
张长江三兄弟都沉默不语,华人的尴尬地位,似乎又来已久,尤其是南洋华人的地位,比之其他地区的华人犹有不如。美洲的华人虽然曾经也经历过困苦艰难期,但他们却不是生活在殖民地,不用成为第好几等公民。三兄弟都是上过华人学校的,不但把包括汉语在内的老祖宗东西学的极好,对于整个世界局势也有一定的认识。
“爹,6月份的时候,不是也有很多华人接到邀请吗?我听说南洋的几名大善翁都受到了新政府的邀请,还得到了领导人的接见。从这点来看,新政府应该是肯定华人的功绩的。”张长河自信地说道。
张岷山摇摇头,叹气道,“长河你不懂,早些年老爷子是向孙先生捐了不少钱,但民国初年,老爷子几次派人回国求助都被各种婉拒,抗日这几年,老爷子拉不下当年屡次被拒的脸面,只是匿名捐了一大笔钱,新政府自然无从查起,更不会邀请远在民国初年做出贡献的老爷子回国。不然,老爷子怕是死也要回国一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