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宋牛人(二)(1 / 3)
文彦博,字宽夫,今年51岁,大宋宰相,兼管吏部。
21岁考中进士,祖上三代都是当官的,但职位较低,背景一般,所以历任翼城县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等职,又升任殿中侍御史,基本上是一步步升上来的。
41岁就做到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兼任******。同年贝州王则起义,文彦博前去讨伐,生擒王则,平息起义。文彦博治军能力也不错,有军方工作背景。
王则起义平定后,文彦博因功升为宰相,后提拔了韩维、王安石。
45岁文彦博被御史弹劾,说他是因为贿赂张贵妃,才被任命为昭文馆大学士的。这完全是“风闻言事”,皇帝也知道,张贵妃求给她大伯一个虚职都被拦下了,何况文彦博?
御史虽然被贬,但文彦博也被降职到地方去了。
49岁文彦博再次回归中央,担任宰相兼吏部尚书。士大夫都庆幸朝廷选对了人。由此可见文彦博的官声很好,支持者众。
“回陛下,张云卿确实是一颗好苗子,出于爱才之心,我认同富相的看法,此子宜再打磨。”文彦博恭敬地说道。
“还有其他意见吗?”仁宗皇帝问,顺便看向三司使张方平。
“回皇上,殿试的第二题是微臣草拟的,就张云卿提出的策论来看,确实切中时弊,是目前解决‘青白盐’问题的最好方略,非常有开创性,就连臣也有所不及。”张方平赞道,“因此,臣认为,如果要‘打磨’的话,可以放到我三司来。”
“难怪人家称三司使为‘计相’,还真会计算,这么快就来向朕抢人了?”仁宗皇帝说道,语言中有嘉许之意。“但现在是评定新科状元,不是人事任命。”仁宗皇帝继续说道。
“臣认为,当下正是用人之际,张云卿可点状元,亦可重用。”张方平说道。
张方平,字安道,今年5岁,三司使,相当于财务部长。
张方平家很穷,买不起书,就向别人借书读,通常很快归还。因为记忆力惊人,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
和富弼相似,张方平文凭不高,27岁才考了一个秀才文凭。同样,张方平也有贵人帮助,参知政事(国家副总理宋绶,还有“右谏议大夫兼御史中丞”(中央纪委主任蔡齐都认为他是天下奇才,大力提拔他。
与富弼不同的是,张方平后来又抽空去考了一个“贤良方正科”的文凭,相当于思想品德的大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