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谈判(2 / 3)
翁同龢道:“哦?为何是七成?”
唐绍仪道:“学生以为,当今世界,不止我大清需要英国人,英国人也同样需要我大清。所谓要想马儿跑,就要给吃草。英国人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去年时,为了换取德国人在荷兰问题上的支持,以及对法、俄施压,英国人甚至送出了两个岛。所以这一次,学生认为英国人一定也能送一松口。不过成败的关键,要看我们要求多少。”
翁同龢赞同的点点头:“你说的没错,要想别人拿出已经得到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容易。怎么要,要多少,什么时候要,都是关键。依你看,这一次的条件,咱们从那个项目入手比较好呢?”
一边说着,翁同龢一边拍了拍手中的卷宗。
唐绍仪道:“回大人,学生以为,从领事裁判权和口岸两个问题去谈,比较适宜。”
翁同龢一扬眉:“为何这么说?”
唐绍仪道:“第一,赔款一项,既然已经给了人家,而且人家已经花了,这是断然要不回来的,谈也没用;第二,割地、租界两项,牵扯太广,涉及问题太多,难以在短时间内确定,因此此次谈判,不谈也罢‘第三,洋人来我中华,或到亚洲、或到美洲,所图无外乎利益,利益者,财而,因此这关税一项,如果贸然深入洽谈,恐适得其反;至于传教,此事现在已经不算问题,不谈也罢。只有领事裁判权和口岸两项,即牵扯国体,又能触类旁通,而且有德国之前车之辙,反而好谈。”
唐绍仪一边说,翁同龢一边点头。待唐绍仪说完,翁同龢又问:“领事裁判权一事,简单明了,唯口岸一项,虽是一项,但涉及通商、游历、税务甚至租界等方面,要如何切入?”
唐绍仪正要回答,忽然外面一名笔贴式闯了进来,一边告罪,一边道:“不好了,李中堂病逝了!”
翁同龢原本正要为此人贸然闯入,打搅了他和唐绍仪的对话而发怒。此时一听这个消息,先是愣了半晌,然后便是一连声的仰天大笑。
翁家和李家的恩怨情仇,要是细说起来完全可以写本书。说起来对于翁家,李鸿章所作所为都算是合情合理。而翁同龢则几十年纠缠不放,甚至因私损公也要报复李鸿章,的确是心胸狭窄、公私不分的小人行径。可是话说回来,站在翁家、翁同龢本人的角度看,父仇不共戴天,这是人伦大礼,也不能算错。
就算是翁同龢现在醉心于洋务,费尽心机钻研外交,也是因为知道单凭一个‘清流‘的名头扳不倒李鸿章,而不得不从敌人的长处入手。可谓是煞费苦心。如今冷不丁一听恨了几十年的老冤家死了,除了仰天大笑之外,心中却不免空落落的。
李鸿章自去年完全交接了海军衙门和直隶总督的差事后,就一直居住在北京贤良祠。自今年二月以来,一直卧床不起。入秋之后,李鸿章病情陡然加重,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最终,这位一代名臣,没能熬过这个冬天,享年79岁。
李鸿章病重时,光绪皇帝曾多次派人前往探视,甚至亲自两次前往贤良祠探问病情。可以说这是那个臣子也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在他死后,皇帝更是亲自题写挽联,并书‘再造玄黄’四字,以表其功绩。
对于李鸿章死后的谥号,经皇帝钦定,谥‘文正’!这是古代文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封号,上一个获得此谥号的,就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