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筹安会造势君主制,洪宪帝登基新华宫(下)(1 / 2)
计划没有变化快。
1915年12月13日(阴历十一月初七日早晨,不知何故,袁世凯的御儿干殿下段芝贵临时通知文武百官说洪宪皇帝即日在居仁堂登基,百官要准备依次分批参与朝贺。
约在9点多钟,居仁堂大厅内朝贺典礼开始了。厅中上首摆设龙案龙座。出于一般意料的是龙座设在龙案前面,两旁并无仪仗,只有平日贴身伺候袁世凯的几个卫兵排列在龙座后两旁。袁世凯这天定制的龙袍、皇冠并未加身,只穿着平时的大元帅戎装。参加朝贺的人先到先贺,遂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从此,中华民国大总统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华帝国大皇帝。为了安抚一些老资格的地方大员和民国元勋,袁世凯又于12月2日专门下令特批赵尔巽、李经羲、张謇、徐世昌四位元老级人物为所谓的“嵩山四友”,即他们不用在皇帝面前称臣跪拜。
人一旦有私欲,被贪欲蒙蔽了眼睛,便会迷失自己,自视天纵聪明的袁项城亦概莫能外。孙中山先生之“天下为公”,亦是感慨于此。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应时势者,英雄;逆势而行者,奸雄。
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袁世凯称帝之初,曾经的盟友梁启超则以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雄文与他划清界限。
当袁世凯要封他的亲家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时,遭到黎元洪的坚决拒绝,袁世凯没想到这人称“黎菩萨”的黎元洪不再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北洋之龙虎狗王士珍不表态以应之,段祺瑞对袁世凯忠心耿耿,见其被蒙蔽视听,一意孤行,告病请假;冯国璋曾当面质问袁世凯是否要做皇帝?旗帜鲜明地持反对态度。盟兄徐世昌审时度势,退隐天津编书去了;这也好理解,袁世凯称帝最大的受益人是太子袁克定。而袁克定在北洋系无资历、无军功,难以服众。袁世凯也想到了这一点,曾想借鉴小站练兵,让袁克定组建模范团,培植自己的亲信,然遭到段祺瑞等北洋元老的强烈抵触,也确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在北洋袍泽看来,君主立宪,毕竟是嫡长制,如果是兄终弟及,则另当别论。
袁世凯另一成年公子袁克文,名列民国四公子之首席,亦反对帝制,曾作诗规劝其父: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
从当年的处境来看,袁世凯可比曹操,袁克定可比曹丕,而袁克文可比曹植。但曹操生前只做魏王不做皇上,如此,袁克定比不上曹丕,袁克文也险乎煮豆燃萁的命运。
以上这些信号都没能引起袁世凯的重视。西谚云:上帝欲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络绎不绝的请愿书扰乱了他的判断,想当储君的袁克定更是急先锋,拉拢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让百官选边站队,组成太子党,武有段芝贵、张镇芳、雷震春,文有梁士诒、杨士琦。私印伪造的《顺天时报》让老袁看不到负面新闻。竟连后来一度反袁称帝的蔡锷、唐继尧也被情势所迫加入请愿队伍,袁世凯误以为举国上下盼他称帝若大旱之望云霓。
一失足成千古恨
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称帝仅12天,蔡锷将军从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护国军三个军,分别从四川,湘西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讨袁,发起护国战争。
1916年正月十五的时候,袁世凯穿着便装,来到北京的大街上。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大栅栏,一时兴起,想去厚德福吃点地道的河南家乡菜。此时,“元——宵”的吆喝声回荡在袁世凯耳边。袁世凯突然间一股不祥之兆袭上心头,“袁——消”,这是咒我下台的节奏啊。于是马上返回新华宫,下令将厚德福卖元宵的人全拘捕起来,还命令京城一律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