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蒋氏引退余威殿后,军眷逃难国宝遗港(1 / 2)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新年文告,表示愿意有条件与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且在文字中透露了可以下野的意思,即所谓“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缅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新年文告一出,以副总统李宗仁为首的桂系阵营一阵狂喜,逼宫的效果终于显现。他们继续施压,等待蒋介石的正式引退。但是,蒋介石的抗压能力还是超乎想象,桂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直到元月19日,蒋介石在南京黄埔路官邸召开南京政府要员会议。蒋介石在会上冷冷地说:“中共的八项条件太苛刻了,我决定下野!现在有两个方案请大家研究。一是请李德邻(宗仁出来谈判,谈妥了我才下野;二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宗仁来主持!”
大家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蒋介石的心腹吴铁城忍不住打破了沉闷的局面,说:“此事关系重大,是否召集中常委讨论一下?”
“不必了!什么中常委!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蒋介石终于吐出了久抑心中的一股恶气。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正式发布文稿,宣布下野。在这短短2天里,蒋介石已布置好了几步棋:
一是蒋介石的心腹大将陈诚已坐镇台湾,与蒋经国完成一军一政的搭配;
二是蒋介石集中时间,下完了徐蚌会战的残局,收拾起国军残部。
三是这期间化解了行政院院长孙科欲用临阵换将之计调开央行俞鸿钧,以迫使黄金、外汇迁台受阻的计策。
四是分别给负责文物迁台的杭立武,黄埔一期生、海军司令桂永清,黄埔一期生、北平中央军第四兵团兼北平城防司令李文发了谕令,要求海军、中央军派军舰、派人员协助杭立武文物迁台。
按照“宪法”,总统引退后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副总统李宗仁终于是千年的媳妇熬成婆,感觉可以扬眉吐气,发号施令了。此时有美国人秋波暗送,李宗仁幻想着依靠桂系小诸葛白崇禧的军事能力,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做一个据有南中国半壁江山的“吴越王”。但上任伊始,一待真的发号施令,李宗仁觉得远不是这么回事,政令、军令不出南京总统府。除了桂系,军队官佐们还是听命于老蒋,听命于溪口。
蒋介石退隐故里奉化溪口,但在雪窦山妙高台别业架有军事电台7座,仍可指挥调动国民党军队,黄埔出身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对一兵一卒的调动完全听命于蒋介石。溪口的蒋介石比那当年归隐洹上村的袁宫保更具权威,李宗仁所谓代总统,实为一傀儡耳!
杭立武负责的文物运台计划仍在进行。
如前所述,因在第二批运台文物起运前,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和中央博物院分别与大华汽车行签订了运输合同,由大华汽车行出车、出装卸工,两院馆员只负责监运核数。第三批运台文物仍是如法炮制,1949年1月27日上午两院从朝天宫仓库开始装运文物箱子,这第三批迁台文物,故宫南京分院出库数量为17箱,其中就包括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出库数量为15箱,下午馆员随车押运到下关码头,见港口并没有船舰接应,只得安排将文物卸下,付清运费,将空车放回,文物箱子堆放在码头空地上,春节时的江南,是一年中最阴冷的季节,非押运馆员各自回到住处。
而就在27日半夜,南京下关到台湾基隆航线,因担心遭到解放军炮火攻击,黑夜关灯航行的太平轮由于人员、货物超载与一艘货船相撞在舟山海域失事,一千多人葬身鱼腹。噩耗传来,整个南京城都惊魂未定。
到了1月28日,是日为农历除夕,南京城细雨连绵,似乎天公也在为太平轮举哀。故宫南京分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连同中央图书馆一共2箱国宝,盖着油布,露天堆放下关码头已有两天一夜。此刻杭立武找遍全城也租不到一艘商船,万般无奈下,再向海军司令桂永清求助。
28号下午,桂永清从外地调来的军舰“昆仑号”终于抵达下关码头。但此舰另有任务,只能在下关码头停留24小时,而此时码头的装卸工都想回家过年,不愿干活了。而得知昆仑舰将去台湾的海军总部家属们又来了,女眷们蜂拥而上,两个船舱很快被占了一个,剩下的一个,只能放下5箱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