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是故人(1 / 3)
植珍说,她曾经有过两个妈妈,又好像是都不曾有过那样。第一个妈妈,也就是她的亲生母亲,在她是个婴儿时就因病去世。她对自己的生母,没有任何记忆。
直到她上幼儿园,才发觉有一个阿姨经常来她家,刚开始只是坐坐就走,后来逗留的时间日益拉长。这位阿姨不仅常常主动为她和爸爸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平日里还经常给植珍带礼物,有时候是一根漂亮的棒棒糖,有时候是一条闪亮的小裙子,还里里外外对着植珍“妹妹乖,妹妹好听话”地唤个不停。
有一天,爸爸忽然对植珍说,那个常来的娴阿姨就要住进他们家了,问植珍介不介意。
植珍歪着小脑袋问:“从此她就是我妈妈了吗?”
爸爸笑着点了点头,说:“她会成为你的好妈妈的!”
植珍高兴得一边跳一边拍手:“好耶,我终于也有妈妈了,再不会被我的朋友嘲笑了!”
那一年植珍六岁。
从此娴阿姨住进植珍家,植珍终于有了妈妈。那些时光就算用幸福美满来形容,也绝不为过。好幸运,那些白雪公主又或是灰姑娘的故事从未在娴阿姨身上上演,正如爸爸所说,娴阿姨真的成了植珍的妈妈,不仅是名义上的,也是实至名归的。她用心操持这个家,顾前顾后,将植珍和爸爸照顾得无微不至。
一年后,植珍升入小学,家里也添了弟弟,是娴阿姨与爸爸的孩子,也是植珍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虽说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娴阿姨理所当然将更多心思放在了弟弟身上,但作为植珍母亲这个角色,她也算尽了责。至少,在植珍爸爸或是外人眼里,她算得上是一个好母亲。
时光荏苒,植珍的弟弟也初成长。弟弟性格很温和,是从不惹事的那种安静男孩,植珍对自己的这个弟弟也向来疼爱有加。两姐弟的关系融洽,才是这个家能够其乐融融的最根本原因。
而植珍的爸爸,一如既往,对两个孩子都不偏不倚,甚至更多的时候还是会显得更加疼惜自己的女儿,毕竟这是一个失去了生母的孩子,更何况,女儿本身就该富养。总体说来,植珍的童年是被很好保护着且幸福着的。
这般光景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有时候人生的萧条跟高光不一样,人生的高光时刻总是需要由无数暗地里的努力瞬间累积而成,就好似那句再简单不过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然而生命的萧条却完全不一样,仿佛仅仅在某一个漫不经心的瞬间,就可以被轻易促成。
植珍的十五岁,是植珍最不敢去回忆的一年,也是那场总是以汪民睿的脸作为结局的噩梦的起源。
那时的植珍刚升入高中,弟弟才刚读小学没多久。在一个寻常的上学日,植珍也是在上午的课间休息时,才发现自己忘了带手机。等那天浑浑噩噩的她放学回家,发现家中只有娴阿姨和弟弟,看来爸爸还没有下班回家。
弟弟那天傍晚看起来异常兴奋,还格外期待爸爸下班回家,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已完全暗下来,还不见爸爸的踪影。正在疑惑的娴阿姨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从此他们三个人的天,就在那一刻塌了下来。
植珍完全想不起当天晚上,又或是那段日子,是有多么的混乱。关于那件事点滴细节的回忆都会令她心痛不已,她宁愿自己失忆。
她不想记得听完电话后的娴阿姨是如何愣在原地,然后嘶声裂肺地哭起来的;她不想记得自己是如何死皮赖脸跟在娴阿姨身后,去到医院,又在停尸房的门外看着娴阿姨泣不成声的背影的;她不想记得娴阿姨是如何有气无力告诉她,当晚爸爸由于车祸去世的消息的;她不想记得那一刻自己脑中的一片空白,和那种比做梦还要荒谬的荒诞感到底是多么震撼人心的。
她还有更多完全不想记得的事,比如在当晚的鸦雀无声之后,娴阿姨忽然大声骂起爸爸来,骂他为什么要在一个普通工作日下班后,乘坐无人驾驶车穿越半座城,去一个那么偏僻的地方。若不是因为这场无谓的行程,爸爸就不会在路途中发生车祸,就不会有这一场看起来像是“自找死路”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