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大饥荒(中)(1 / 2)
安东堡,海边港口。
分成两队的李朝劳工与移民劳工,正在合力拓宽码头。
地处丫绿江入海口的安东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春秋两季江水流量较小,导致港口吃水浅,目前超过千吨级的船只停靠都比较困难,为此,新建的码头不得不向大海延伸。
“填海造港,工程难度与工程量实在太大,现在拓宽码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那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既然春秋两季江水流量小,那就应该在这上面下功夫。”
“您老就别再卖关子了,有什么计划直说。”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坝,调解江水的流量。”
负责港口建造的老工程师瞧13团副团长潘雄脸上面露犹疑,以为他有什么难处,又补充道:“现在拦断丫绿江的技术,我们还达不到,但在叆河与其他几条支流上做做文章,还是可以的。”后世为了保障丫绿江的通航与防洪灌溉,在其周围修建了水丰水库、叆河大坝、铁甲水库、山城子水库等多个水库工程。
潘雄无奈道:“您老不当家,是不知柴米油盐贵,没有总督府发话,我哪能在东北银行借到钱。”
老工程师笑道:“潘副团长,我这是见时机难得,才提出的建议,眼下人力不缺,正好可以以工代赈,等安东堡繁荣稳定了,再组织修建,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潘雄被老工程师说动,下定决心道:“您老说得对,现在李朝北部也受了灾,只要给口饭吃,就能拉人过来做工,这件事,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该如何向上面开口。”
东北大地遭遇的极端灾害天气,可能与气候有关,像李朝、倭国的高纬度地区也不同程度的受了灾。
李朝的咸镜道、平安道、黄海道受灾最为严重,逃到铁山与朔州边界的流民超过数万,出于人道,东北总督府向李朝捐助了十万石粮食,引得李朝亲宋一派大臣感激不已。
话说,李朝使团返回后,将在宋洲本土的见闻整理刊印,立即迎引了李朝文人的广泛关注。宋洲的工业大发展在使团一行人变成了日可扩兵十万,枪炮如下饺子,其战争潜力恐怖如斯,绝不是李朝可以抗衡的论断。
这一番出使,直接浇灭了李朝武力收回义州的信心。朝中本就与宋洲来往密切的大臣,在文定大王大妃的指使下,更是形成了亲宋一派势力,隐隐与亲明一派抗衡,争夺起李朝的舆论自主权。宋洲的各类科普书籍借此进入李朝,让李朝青年一代读书人很似开了眼,而关于宋洲的格物学,亦自此在李朝流传开来。
确定宋洲得罪不起,亲宋一派大臣不断上奏,请求加深与宋洲的商贸往来,以此增加朝廷税收。文定大王大妃不顾亲明一派大臣的反对,决定在宋洲租借的釜山浦,试点开办工厂。由此,宋洲商人逐渐进入李朝,在釜山浦开办了新式炼铁厂、新式修船厂、食品加工厂、药厂等,还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成立了一家对外劳务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