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大饥荒(中)(2 / 2)
从海参崴通往冰城的火车在铁轨上奔驰,一帮没见过世面的山丹族士兵望着窗外向后飞逝的景色,咋舌不已。
海参崴至冰城的铁路于新世界74年7月勘察完毕,确定了海参崴、双城子、东宁堡、绥芬堡、牡丹堡、鸡西堡、七台堡、桦南堡、柱邦堡(后世佳木斯、依兰堡、方正堡、冰城这一条路线,总路程约96公里,动用了三万多名李朝劳工耗时两年三个月才修完。
原计划的路线并没有绕这么一个大圈,过牡丹堡后,直接修往冰城,路程能节约4公里,但在东北总督府的强烈要求下,勘察队不得不对路线进行了修改。
财正部拨出的经费就那么多,多出的4公里,只能由东北总督府自己掏钱。好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东北总督府早已告别由中枢输血的窘迫岁月,靠着毛皮、药材、转口、捕鱼、造船、钢铁、贵金属冶炼等行业,东北总督府积累了一定家底,还成立了本地的第一家银行——东北银行。
财大气粗的东北总督府不仅垫付了多出的4公里建设资金,还掏钱增修了冰城至乌拉堡的2公里铁路。
“连长!”
“连长!”
“你们还不去休息?”已升任37团下属第一营第二骑兵连连长的索尔果走进车厢,见手下的一帮士兵个个兴奋异常,有心想劝。
“我们都是第一次坐火车,想不到第一次体验还沾了部队调遣的光。”一士兵傻呵呵笑道。
此次将一个营的兵力从海参崴调往冰城,目的是为了锻炼军队的动员投送能力,广袤的东北地区,宋洲不可能处处驻兵,未来依托发达的水运和铁路交通,机动作战,将会是主流。
索尔果劝道:“以后有的是机会体验,前往冰城的一路需要2多个小时,等到了那里,不可能让我们立即休整,你们可别在关键时候拖后腿,现在大家还是养精蓄锐要紧!”
听连长这么讲,士兵们不情不愿地起身,返回了拥挤的卧铺车厢。
索尔果盯着士兵陆续离开,他这才望了眼窗外,曾经无比熟悉的白山黑水,从这个角度来看,竟有些陌生起来。
迷迷糊糊睡了不知多久,火车减速,缓缓驶入了柱邦堡站。
柱邦堡站是连接铁路与松花江的重要交汇点,大批物资需要在此装运卸载,因此停留的时间较长。趁着这个空闲,有不少士兵走下车厢,在车站附近转了转。
距离车站不远,就是一个交易集市,以往热闹的毛皮、人参、东珠贸易,到现在还未看到影子。倒是有不少受灾的土著饥寒交迫之下,带着全族前来投靠,交易集市便成了这些人的临时安置场地。
看着一身笔挺军服,面上气色红润,脑袋扬得老高的大头兵,那些土著年轻人眼神中皆流露着羡慕。
瞧着一身臭烘烘,蓬头垢脸,脸黄肌瘦的“野人”,大头兵心里的骄傲与得意更加掩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