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公民第四章:清华学府(2 / 2)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
1916年,清华学校提出筹办大学的计划,得到外交部的批准。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后,“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1926年,大学部设17个学系。
1925年设立的研究院,作为成立大学院之预备,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科,世称“国学研究院”。开办研究院旨在“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研究院实行导师制,开创了国学研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新风气。到1929年停办。
研究院“效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度”,“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其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为主。”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自设校,就专为选才而就,为国之备育,故现代军队后备人才皆多取自清华,燕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排名最前的学府。而清华和燕京大学自是排一排二的首选。
大三下学期,许杰开始下到考古队实习。带队导师叫朱诺丽尔娜,是个犹英混血儿,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犹太人。她本来在英国学习古籍修复,参加过不少本地古迹挖掘。在父母的运作下,又作为交流生来到清华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夲身又有考古经验,于是被留校骋为教授。许司杰也早已不是高中时迁弱的模样,无形中被龙珠玉佩的滋养下,已有了军人的体格,加上部队的训练,更显出强势的气质`。合作的过程很顺利,朱诺也很喜欢多才的学生,许司杰随队考察的次数逐渐增多。
龙形珠佩的神奇给许杰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这天趁着研究室无人,便把它给朱诺观赏,想看她是否能找着出处。朱诺看了下,又拿到测代实验室,结果有了惊人的结论。这一半珠形龙玉佩材质不详,外形和现在小孩子玩的玻璃珠差不多大小,坚硬无比,晶莹剔透,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一件价值不菲的玻璃种雕件。从好不容易刮取的丁点儿粉粒样夲断代看,绝对是合成材料,至少有九千年历史,这已经超过了现在世界上任何国家有文字记载的编纪史,比中国三皇五帝的时代还要久远!
看着朱诺丽尔娜如获至宝的样子,许杰心里想,要是你知道它的神奇之处,是不是会疯掉。
不过,他还是郑重告诫朱诺,决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要是透露出去,会有麻烦。
多年以后,许杰很后悔,他低估了朱诺考古的疯狂。
大四最后半个学期,朱诺接到任务,在青海巴颜喀拉山的一个冻土层区,发现一万年前的石碟。考古部门联合各大学府专业人员,组成联合考察队要一探究竟。而许杰随同另4名上尉军人随同保护。
专家七人,向导一人共十二人,汇合之后随即向目的地赶去。
巴颜喀拉山,在中国古代为“昆山”,又称“昆仑丘”或“小昆仑”。著名古籍《山海经》曾有记载:“昆仑山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出其东北隅,实惟河源”。可见从中国远古时代,人们就已认定巴颜喀拉山为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在青海境内,地势高寒,气候复杂,整山呈青黑色,在藏语中是祖地之意。
说起石碟,在上世纪3年代,就有所发现。
大约在1937和1938年间,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齐福泰带领的考古队在青海东北部的巴颜喀拉山山脉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很多史前壁画。画有太阳能及其它星系的连线,还有头带圆形头盔的人像。而且在壁画之旁发现有许多奇怪的墓穴,这些墓空没有任何碑文,里面埋葬着类似侏儒人的遗骸。从尸骨可看出他们的身体非常纤细瘦小,头部却非常大。在墓旁又发现了多达716块由石头制成的碟片。这些石碟厚度约两公分,直经约3公分,重量约一公斤,中间有一圆孔,从圆孔向外延伸出双重螺旋沟槽到边缘。
196年,燕京大学楚闻明(tsumumnui教授,发现那石碟上含有钴等金属,用超音波或电波给它一定频率的激发,就会有节奏的振动起来。经多年的研究成功的翻译出石碟和碑文。但是校方禁止他发表这项报告。因为据说那些石碑是叙述外星太空船坠毁的事件。
经过一番努力争取,这位教授获得许可发表一部分报告。他称呼事件中外星人为杜立巴族,约于一万二千年前,他们民族的一部分在长途的太空航行之后,漂流到第三行星(指地球,太空船不幸坠毁在巴颜喀拉山。大多数的族人在坠毁时死亡,少数生还者无法修复太空船只好困居山中。他们想与当地的原始人类友好相处,可是这里的居民却驱逐和追杀他们。因此,他们只好躲藏在洞里。
当然,他的报告引起了其它学者的嘲讽,认为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而且毫无意义。但在西藏古代的一些传说里,就有一个描述从“云彩”中来的入侵者的神话故事。里面所描述的入侵者外形与“杜立巴族”人十分雷同。
楚闻明教授后来移居日本。在完成第一部有关石碟秘密和手稿后,不幸过世。
正是因为两次发现的石碟几乎雷同,立即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关注,才有了这次联合考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