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治世论(1 / 2)
管子为相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何谓仓廪实,衣食足者,便是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因为既得利益,所以愿意去维持一个制度的秩序,因为维持,所以知道礼节,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知道荣辱。一个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越多,一个政权则越加稳固,社会则更加安定。而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越少,或阶级固化,上下不能流通,则社稷不能安定,人心则思变,到达一定程度,则大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流水不腐,而死水一定是臭的,发烂的,臭就会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而万事万物一定要有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为他人作衣裳。一出戏,你唱一下,我唱一下,这样才精彩,如果只是那么几个演员一直登台,观众看多就会生厌,厌烦了就会不配合,谁都想登一下场。如果一直没有自己登台的机会,永远只能干巴巴地看戏,那么就会躺平,非武力不合作。
所以真正一个好的秩序,不说所有人,而是百分之六七十都有希望,甚至百分之百,就像释迦牟尼说,人人都可成佛。只要能改过日新,断情灭欲,寂然安定,谁都可以成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朝能行八百年,在于推陈出新,分封诸侯,让利天下,大的,中的,小的,便有了各路利益既得者,而又导之以礼乐,加之以思索。都没法横扫天下,而又要维持利益,便须尊王攘夷。齐恒公天威不敢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让天子蒙羞。而想更姓改物,除非创制天下,事实证明,后世没有超越周朝更好的社会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社会风气开放,阶级流通,于是滋养出百家之学,古之士子,三月不仕则相吊,去周不可,去鲁,去鲁不可,去齐,总有用武之地。于是各路士子,只要身负才学,便可出将入相,从最底层到最高层的名士,什么百里奚,蹇叔,商鞅,孙膑,庞统,苏秦,张仪,李斯……等等,从春秋战国登场的底层士子,比后面两千年,大一统的王朝应该要多很多。因后天下一君,四海一国,士之行道,不得志,便归隐山林,独善其身也,焉有他命。一个制度越是能够流通,所激发的思想文化越是高明。而一个制度越是死板,所激发的文化越是浅陋。
任何王朝,最怕阶级固化,一旦固化就是毒瘤。于是从隋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人才,科举成了社会唯一流通通道,阶级上升通道。读书人,只要能修身达义,便可齐家治国。不看出身,只看道德才学,今朝为放牛郎,明朝为天子客,故什么范仲淹,王安石,也能不拘一格当宰相,使天下读书人都有希望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昔日龌龊不足夸,一日看尽长安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故科举能盛行一千多年,并且这个制度给人终生希望,你到五十,六十还能参加科举,还有改变命运的希望。
很多人拿范进中举,讥讽嘲笑万恶的科举制度,认为荼毒人心,破害生灵。范进是饱尝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谁都喷一喷。却不知道,别人到了五十岁,还有人生的希望,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范进在各种不利条件下,社会保留了一条窄窄的通天之路,给所有底层人希望,后面范进成了正四品的通政,什么水平,大家自思。而今一旦沦落,一步走错,很多人一生便注定只得工厂打螺丝之流,而且终生无望。因无恒产,故无恒心,于是不过每天躺着打游戏,刷刷娱乐,如此制度,便是死的制度,只能让人躺着绝望,不能活着奋发。
知乎有人解水浒,宋太公,得知宋江去做了押司,无法再参加科举后,宋太公差点儿没气死。看着跪在地上的宋江,宋太公骂道:“你这畜生,知不知道做了吏员就不能再科举了?你为什么不继续考?”
宋江说:“儿子不孝,这么多年也没考上,给家里添累赘了,实在不忍呀!”宋太公一口吐沫吐到宋江脸上:“呸!狡辩,咱们又不是那些穷鬼家,一两年不干活儿挣钱就活不下去了!你别说考个十年八年,就是考个二三十年又怎么了!家里还指着你挣钱吗?”宋江不敢擦脸上的吐沫,只是磕头:“父亲息怒,父亲息怒!”
宋太公也不听他的,继续说:“咱家不怕你不挣钱,怕的是没有人做官,保不住这家业,哪怕你继续考,也没人敢欺负咱们!谁也不知道明年你是不是就考上了!科举这么难考,正是咱们这些殷实之家的机会,你怎么不珍惜呢!”
很多人不怕穷,不怕苦,就怕没有希望。如果一辈子都没有任何改变的机会,底层一辈子是底层,买不起房,结不起婚,也真的是除了能躺平,还能干嘛?即便当真鼓起勇气结婚生子,努力的培养一个小孩子,辛苦读书十几年,各种通关斩将,考大学,认为状元及底,就要改变底层人的命运了,结果后来一看,全然不是心里想的那么一回事,每月几千块,mmp,玩个毛线,怎么玩?当底层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只能用断子绝孙来维持最后的尊严。若是很多人无妻无子,人生无望的状态。你要这么玩,他陪你玩到底,他本来一文不值,他有什么豁不出去的,舍得一生寡,只要有一个契机。
史上西方和东方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西方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鸿沟几乎是不可跨越的,因为身份是世袭制。毕竟就算你就是再有能力,再有战功,你也不可能把你死去的爷爷奋斗成伯爵。而东方从隋文帝开始设立科举,便是一件改变中国社会结构的大事件,意味着我国开始从门阀士族转变为皇族+官僚集团+乡绅+平民的四层结构。而且最关键的核心是,四个阶层之间可以相互流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无数平民子弟的梦想。平民和贵族共分官员,有阶级提升的机会,故而两千年还比较稳定,现今一出口,华夏五千年泱泱文明,而西方,却没有源远流长的文明。
万事万物,一定要有希望,才能流通,读书能当官,和读书能挣几千块,截然不同的概念。即便公考,很多也不过文书、捕快、账房之类,终生都难以升上去,有希望吗?故出生率会无限地降低,因为底层小孩,生下来就没希望,他玩什么呢?读书十几年打螺丝吗?阶级一定要流通,只有流通万物才能运转。可以通过强迫性地堵截,来管理人的身体,却不能束缚人的灵魂。常常各种贴吧,平台,有过激言论,便会被封,文章有关键字,便不能发。却不知妨民之口,甚于妨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故治理水患的人,一定是疏浚水道使水流畅通无阻,鲧障洪水,九年无功,一味地堵,而不流通,必灭,堵不如疏。治国者,便应开导百姓,让他们敢于说话,故天子听政,公卿至于列士进献诗,盲人献曲,史献书,乐师进箴言,膄者背诵,蒙者吟咏,各路艺人工匠向天子进谏,百姓的意见则渐接的传给天子。而后王斟酌,是以事行而不悖。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川和河流,如何能一味的堵截呢?阶级如何能一味的固化呢?如果贵者恒贵,贱者恒贱,会导致什么呢?
便会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当上层认为自己的阶级已经巩固,没有人能威胁自己的时候,便会骄傲自大,放纵自得,贪欲无限,各种骄奢淫逸,败法乱正之举,层出不穷。古之士大夫早上接收学业,白天研习,黄昏复习,晚上反省有无过失,才去休息。而今所谓的上层,很多除了玩几张钞票,倡导什么金钱物质主义,能干嘛?故国语曰:“沃土之民不材,淫也,脊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故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故先生之治民,必注重导之以礼乐。”为何
根基在于人,我们把我们的人性想得太好了,认为人人都是圣贤君子,不必加之以礼乐。然在生物学上称人为高等动物,人便还有动物的一面,有人说人是从兽类进化而来的,所以人有好的、属于人的一面。又有坏的、兽的一面。也有人说一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古代西方有“马人”(即上面半身是人,下面半身是马;古典绘画中可以看到。。有一个现代雕塑,上面半身是人下面半身是马,但是作品的关键是:上半身的人拼命向上挣扎,希望从下面半个身子(兽性中脱离出来,……我体味作者的意思是希望人能够完全从兽性中脱离出来,具有完整的人性。
今天很多人都冠冕堂皇,外表看起来堂堂正正,穿过他菲薄的皮肤看到的是一层又一层的欲望,密密麻麻全部是那些自私堕落的念头,全身上下就随着动物本能的兽性而跌堕。失去了人的节制,克制,责任,良知,变得粗糙,野蛮。当然不能说完全是兽,还是有一定的人性,只不过比例很小,已经敌不过那庞大的兽性了。所以我们到底是人,是兽,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圣经说人有七宗原罪,贪欲、傲慢,嫉妒,暴怒,饕餮,色欲等,难道独我迷茫,他人不迷茫吗?
假如所谓人出生以后,不接受礼乐教育,诗书之学。任凭动物似的冲动行事、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节制、没有禁忌。不学习“礼乐道德,思想文明”,兽性部分就不能缩水、退化。人性部分就不能成长、壮大。那么人就会更加地像一个禽兽,就不能摆脱兽性的拴绑、成为一个人。毕竟向坏的地方学习,更加简单,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故而荀子说,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之本性,生有耳目之欲,有声色之好,顺是,则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生而好利,追逐物质,顺是,则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放纵人的本性,顺从人的性情,就一定会争夺,违背名分,扰乱礼仪制度,从而导致暴乱,今天人和人之间还有礼仪吗?所谓的上层,觉得地位稳固,不是一片骄奢淫逸吗?顺人之性,不安于室,没有文明礼仪,就会偏邪险恶,悖逆作逆,违背社会秩序?所谓复兴,人道不兴,从何谈起?
眼睛喜欢美色,耳朵喜欢美声,嘴巴喜欢美味,心中喜欢利益,身体喜欢安逸,这是人的天性。浅薄的希望变得丰厚,丑恶的希望变得美丽,狭隘的希望变得宽大,贫穷的希望变得富足,卑贱的希望变得高贵,这是人的常情。而没有礼仪文明的引导,一切就会变得紊乱,不懂礼仪就会违背事理。饿了要吃饱,冷了要暖和,累了要休息,如果一味顺从性情,就不会有谦让。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建立君主的权势来统治,彰明礼义来教化,兴起法度来管理,加重刑罚来限制,使天下安定而又秩序,合乎善良,男有妻,女有夫,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使天下井然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