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草牛(2 / 4)
也就齐清源是个民俗学家,来这儿的目的也仅是收集金城农村农业习俗素材的,对这套说辞还能保持一定的包容和尊重。要是换成当地农业站的技术人员,那是一定要对老姜嗤之以鼻的。
嗯,保持尊重就好,毕竟自己仅仅是个民俗学家。
“好了”,老姜起身,锤了几下老腰,点上了烟。
齐清源凑近拍摄草牛的细节部位。
要说老姜扎草牛的手艺还是极高的,最后安装的牛角被秸秆一圈一圈、密密匝匝地缠绕着,像极了水牛的犄角纹。
草牛牛肩与齐清源腹部齐高,估摸约有一米一,全长约一米七,牛尾长约半米,整体差不多有一头成年水牛的六成大小。
奇怪的是,牛角有一米长,长在这头袖珍版草牛的脑袋上显得格格不入。两只牛角角尖几乎碰到了一起,形成一个周长将近两米的整圆,就好似小牛头顶着大环。
老姜看出了齐清源的疑惑,解释道:“传说稷神的坐骑就是一头大角金牛,老辈就给草牛按了两只大角,显得威武不是?”
对这种民间传说,齐清源向来是不会去深究其逻辑性和可靠性的,中华神话体系本就庞大繁杂,比起一位神仙能有八百个尊号这件事,一头金牛长有一对大角也就不显得奇怪了。
又拍了几组特写,终于在老姜快抽完劳动得来的半包软中之时,齐清源结束了今日的调研工作。
收完麦子的农田显得空荡荡的,小群的麻雀在还田的秸秆里觅食,叽叽喳喳的,反而显露了一丝生气。草牛立在田埂上,注视着三轮车载着粮食晃晃悠悠、渐行渐远,仿佛要消融在金色麦田里。
齐清源背靠在车厢上,与开车的老姜闲聊,草牛渐渐变小,有一瞬间,他觉得那头金色草牛活了过来。
“小齐,坐稳喽,要拐了”,前头的老姜提醒一声,草牛便彻底消失在视线里。
老姜说,它会一直守护在田间,护佑今年晚稻的种植和生长,直到秋收后,另一头用稻草扎成的草牛将会代替它继续护佑此间。
齐清源收回思绪,选择了草牛侧面照、正面照、大角特写照以及囊括了整个天地的远景照各一张,分享到名为“中华民俗文化(金城研究所”的工作群里,并附言道:理论不能盲从,做好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这一理念须一直适用于民俗文化研究。
齐清源想了想,又继续编辑道:回去给大家带土特产,绿色有机纯天然。还没点击发送,群内已经沸腾了起来。
综合办张一凡:收到,向齐所学习@训禽师,坚持深入实地调研,坚持做到实事求是,没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奋进><奋进><奋进>。